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33章 南瓜糊拌饭

第133章 南瓜糊拌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33章 南瓜糊拌饭

授完早课, 已近午时,夏蓁蓁正准备离开,正好绣坊后厨准备好饭菜,架不住周副掌柜和管事的热情, 留下用餐。

绣坊后厨, 是专门聘请来的厨娘, 生得膀大腰圆,做出来的大锅饭菜,比不得她们府上厨子烹制的精细。

饭菜两荤两素, 还有一道鸡蛋花汤,比夏蓁蓁想象中的要丰盛许多。

做了许多年知府夫人,被人尊着敬着,夏蓁蓁没能忘记家中破落后,一路上京投奔亲戚吃过的苦头, 普通百姓家中,常年油水和荤腥都难沾, 能吃到几片肉, 跟过年似的。

两荤里, 有五花肉片炒萝卜缨,每人一条巴掌大的小炸鱼,这个季节独有的葵菜,煮南瓜。

每人碗里有七八片肉肉, 葵菜和南瓜给的给多, 夏蓁蓁比其他人多了个煎得金黄的荷包蛋。

是周万春吩咐厨娘单独开了小灶, 厨娘倒没不乐意, 因着她家的混小子也在学堂启蒙。

夏蓁蓁咬着被热油煎出的酥脆蛋皮,孔洞内吸附着油脂, 满口油香,油而不腻,一点点食盐调味,全是荷包蛋的原滋原味。

吃下一个外酥里嫩的荷包蛋,又尝了这个季节特有的萝卜叶,脆嫩可口,五花肉片油脂充沛。

小炸鱼炸得金黄酥脆,炸得很透,连鱼骨都是酥酥的口感,咔嚓咔擦的脆响。

炸小鱼嚼着很香,面糊糊炸得很酥,鱼肉被炸干了水分,干香有嚼头,经过复炸一遍,酥香的鱼骨头也能一起嚼着吃,完全不用吐鱼小刺。

夏蓁蓁一口咬掉小炸鱼的四分之一,三两口,解决掉一条小鱼。

葵菜寻常普通,煮南瓜的香甜,让人眼前一亮,水水润润的南瓜块,呈鲜亮的橘红色,香甜软糯的口感,一抿,立即化作一汪带着南瓜香气的清甜汁水。

南瓜煮得很软,香甜汁融入到粘稠的汤汁里,拿来拌饭吃,将颗颗分明的米饭浸润成浓稠的质地,吸收的汤汁,米饭变得香甜。

一口接一口,不留神,夏蓁蓁发现自己吃完了半碗米饭。

吃不够,又添了半碗,拿南瓜糊和汤汁拌饭吃。

要知道,平时她在府中无所事事,只吃得下大半碗饭,这会子竟吃下了一碗米饭!

入夜。

洗漱好,夏蓁蓁从净室出来,裹在棉被里取暖。

杨习清推门进屋,看到美人芙蓉出水的这一幕,摆出一派正经的模样,踱步来到床榻前:“夫人,咱们好久没敦伦了,不如今晚……”

“前日不是才……”夏蓁蓁说到一半,对上眼含委屈的丈夫,涌到喉头的话,转了个弯:“那你快点,明早我还要去绣坊授课。”

杨习清祈求般的目光,克制不住地扬起唇角:“你等我下,我去洗漱了。”

等他洗漱完,回到卧房,看到自家夫人挨着枕头,睡得香甜。

一早醒来,夏蓁蓁神清气爽。

穿戴整齐后,杨习清眼下一抹青色,怨念无比地去府衙上值。

在府中用过朝食后,夏蓁蓁则去了金玉绣坊……

*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着,这是知府夫人在金玉绣坊授课解惑的第二日。

昨日,听了干娘说道夏蓁蓁在绣坊授课的经过,宋荔给苏州和京都的绣坊寄去书信,让她们也在绣坊设立“托儿所”,解决绣娘和帮厨帮工们孩子没人照料的难题,也让员工们更好的投入工作。

时间来到月底,宋荔越发忙碌,写引流策划,时不时去南市巡视两间快要装修好的商铺,从“一点小食”铺子,提拔了位帮工,加以栽培,提拔为管事。核对几间铺子的员工工资单,月奖等……

一直想聘请位会算账的女子,代替打理这些账目,一来会识字认字的女子本就凤毛麟角,会算账的,更稀少了。

现在铺子里可提拔的人不多,要么是自学成才,要么靠铺子培养,外放的管事工钱高,这一点大伙都知道,但真正能坚持每日识字认字的,很少,大多坚持一段时日,荒废了。

反正做帮工跑堂也能挣到一笔工钱,过上安稳的日子,何必过得这么辛苦?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每日在铺子上工已经很累了,回到住处,只想休息,出门逛集市,或是找间茶铺子,被说书先生逗得哈哈大笑,得到短暂的快乐。

招不到账房女先生,宋荔只能自个儿来。

房里的灯火,直到后半夜才熄灭。

合上窗子的缝隙,以免冷风吹进来,宋荔把自己埋在厚重的棉花被里,突然想起兰心和哈吾勒。

入秋后,两人便离开凤仙郡,带着货物和骆驼,往返西域。

关于献马铃薯的功劳,兰心与丈夫哈吾勒商量一番后,并未接受赏银。

她们做走商,在西域还算富庶,银钱不紧缺,与其要银子,不如让杨知府欠个人情,万一以后遇到点棘手的事,能得知府照料,比银钱要划算多了。

和煦的朝阳,冲淡了朔风冷冽。

新的一月,下午才发了工钱,阿爹亲自到东市铺子来接女儿回家。

回家路上,经过猪肉摊,父女俩不约而同吞咽着口水,罕见地买了条五花肉,几根排骨。

本想买条大肥猪肉,拿回家熬猪油吃,这个点,大肥猪肉早已被抢光。

只有清早才能买到最漂亮的板油和肥肉,想到猪油拌饭,猪油拌面,香得父女俩口水都要留下来。

没有大肥猪肉,五花肉也能凑合着吃一顿。

回到家,院里屋檐下,悬挂着宋荔给的兔子,还剩下四分之一的小块。

平时家里人路过这片屋檐,都会对着兔肉垂涎三尺,今日却不再看兔肉,木一鸣和木玲玲挤来围观排骨和五花肉,乐得像两只欢快的小麻雀。

弟弟木一鸣盯着五花三层的猪肉,想象着肥肉油脂在口腔里爆开的美妙:“阿爹,姐姐,咱们今天吃猪肉和排骨啊!”

得了木湘湘的肯定答复后,妹妹木玲玲眼里闪着亮光:“阿姐阿姐,咱们好久没喝汤了,一会儿我要喝一大碗排骨汤。”

“好好好,都依你。”看着弟弟妹妹馋肉的小模样,木湘湘三分心酸,三分好笑。

饭桌上,一家人咬着滋滋冒油的五花肉,啃着排骨,吃得满嘴流油。

连排骨的骨髓也不放过,被木家人嗦了个干净,将近一个月缺乏油水的肠胃,得到大量油脂的滋润,很是满足,这是一家人今年吃过的最美味的一对饭菜。

饭后院门被人敲响,片刻后,弟弟木一鸣领着同一条巷子的商户进了堂屋。

扫一眼桌上的残羹剩汤,看到骨头油脂等,心道这家人生活真不错,于是说明了来意:“听说你们家在南市有个商铺子,我儿子想要做点小买卖,听说了你们有商铺,大家都是邻居,不如直接租赁给我们,省得你们到处找人招租。”

木湘湘不关心这人的儿子如何,只关心一个问题:“你们一年租金给多少?”

“我替你们做主,这个数。”对方张开一个巴掌,似乎觉得这个价格已经非常高昂。

木湘湘无语:“据说了解,像我们家面积大小的商铺,一年起码能租赁个七两银子,或是八两左右。五两银子,我们不租。”

那人面色一阴:“五两银子一年,这个价格不少了,不要不知足,你们铺子现在还未投入使用,怎能跟东市北市相提并论,谁知道到时候有没有顾客去南市逛集?”

木湘湘算是看出来了,这人是看着他阿爹阿娘心肠好,以为是软柿子,来占她们便宜来了:“这个不劳烦您操心,我们等南市正式开张后,再考虑租赁铺子。一鸣,送客。”

哪知对方丝毫不理会木湘湘,只看向木家父母,一个女娃娃,还能做得了家里的主?

“铺子是湘湘的嫁妆,我们听湘湘的。”木家父母还真敢让女儿做主,毕竟木湘湘是家里的顶梁柱之一,如今又能看懂府衙的告示,今年种植的一小块土豆地,叫因为买商铺,掏赶家底的木家,得了片刻喘息。

要不是卖土豆挣到一笔银钱,家里连厨房要吃的盐,都快买不起了。

弟弟木一鸣买纸笔,也终于有着落。

将人送出院门,没能占到便宜,那人呸了一口,骂道:“一家子钻钱眼里去了。”

走了几步,它脑海里闪过一个大胆念头:“如果我儿娶了木湘湘,得到嫁妆,岂不是一个铜板也不必花?”

第二天,从铺子回家的路上,木湘湘遇到个青年男子对自己大献殷勤,给她送蜜饯儿吃。

换作两年前的木湘湘,一年到头难得吃上的蜜饯,或许吃这套,现在她自己做工,也能隔三差五买些蜜饯当零嘴吃。

瞧着对方将蜜饯塞来,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一个好食懒做的无赖,想着靠这点零嘴吃食,癞□□想吃天鹅肉。

木湘湘知道自己生得平凡普通,算不得漂亮,可她能挣钱养家,识字明理,变得越来越优秀,更不会因为容貌自卑。

这人并非喜爱她,只是喜爱她家的铺子罢了。

木湘湘并不接蜜饯,跟对方说:“我不缺这点吃食,别来缠着我,近两年府衙隔三差五抓一批骚扰女子的无赖,关进牢房,你不想也去牢房吃馊饭,做苦役吧!”

早就知晓木湘湘和她阿娘不是好惹的,可听到报官,他吓得心肝一颤,连阿爹在家的叮嘱也顾不上,拔腿就跑,生怕晚一步,被木湘湘扣上纠缠骚扰女子的罪名,被抓到牢房里关着。

回到家,木湘湘将刚才在巷子里发生的事情和盘托出,又道:“以前见宋荔和周副掌柜被无赖纠缠,直到她们聘请了盼盼和阿虫两个护院,之后再没有无赖敢近身。看来只要有利益可图,就挡不住这些无赖扑上来,我又请不起护院,要不去学点拳脚功夫?”

“如今我们家不过是从牙缝里挤出些银子,买下半间商铺,竟是又被人惦记上了。”听完,木父恨不得操家伙去对方家里理论理论,又担心被对方抹黑:“那小子没占你便宜吧?”

木湘湘颇有自知之明:“没有,你闺女又不是天仙下凡,他是冲着咱们的半间商铺来的,被我恐吓几句,吓走了。”

木父悔青了肠子:“早知道昨日不说那铺子是你的嫁妆了。”

木湘湘宽慰说:“不是您的错,怪那些不自己努力劳作,成天想着占人家便宜的无耻之徒。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只要我还在宋荔铺子做工,因着这层关系,这些人不敢对我做什么。”

后日,便是南市开市的大日子。

乐安巷的邻里,都知晓木家两兄弟合伙添置了间商铺子,没少明里暗里打听。

一间铺子,一年租金好几两银子,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跟木家关系亲近的,羡慕木家,替她们高兴,不乏也有邻里看到木家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酸溜溜地来了句:“买了半间商铺有什么用,给了赔钱货,以后还不是成了别人家的铺子?”

偶然在巷子里听到院子里的嚼舌根子,说这话的人,自己是个妇人,却也看不起女子。

木湘湘并没有太多愤怒,反而怜悯对方,同时庆幸自家阿爹阿娘虽没上过学堂,却不似妇人这般蒙昧无知。

难怪宋荔赚到银钱后,搬了好几次家,现在搬去了许多富商巨贾居住的地段。

等家里攒些银钱,木湘湘打算说服父母搬出乐安巷,跳出这个圈子。

路上,遇到熟人拿着张手写的“小传单”:“刚才我在西桥看到有人发放这个,说是南市开市时,消费满两百文钱,可以抽奖,最大的奖,是一头成年的耕牛。湘湘,你识字,帮婶子看看,上面写的是不是真的?”

木湘湘低头一看,的确是南市发放的传单,她也是昨日才知晓的:“是真的,这黄牛,还是我们宋掌柜亲自去挑的,您放一百个心,既然上面说了是耕牛,绝不掺假,只是能不能抽到,要看个人运道了。”

昨日有几十名仆役们在城外逢人便说道南市开业的抽奖活动,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停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