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亢龙有悔(1 / 2)
地宫之中,薛圣再次出拳,他身后的黄神法相也随之出拳。
穹顶不过三丈之高,法相也有三丈之高,这一拳砸下,动作之大,已经充斥空间。
李青霄也果真如他自己所说那般,不闪不避,硬接了这一拳。
李青霄仍旧不动。
有“梵衣”在身的他,在“梵衣”碎裂之前,做到这一点并不算难。
这一幕,更像是黄神对上大荒古佛。
薛圣怒喝一声,出拳不停,身后的黄神法相也出拳不停,巨大的拳头落在沙盘上,仿佛巨灵神在捶打城池山岳。
李青霄全部接下了,大荒之力在迅速积蓄。
有句话说得好,招不在新,管用就行。
这次玄字乙十六之行,李青霄就靠着这招屡屡化险为夷,并且击破强敌。
薛圣并不知晓此中玄妙,因为见过李青霄出掌之人都已经死了,但并不妨碍他凭借多年的经验猜出一二,他隐隐觉得这个白玉京成员肯定还有什么后手,也必然是分出胜负生死的杀招,所以他愈发急迫,想要尽快击杀李青霄。
只是欲速则不达,薛圣出拳越快,大荒之力的积攒速度也就越快,同时李青霄也开始还手,用的是“小殷拳意”中的“小殷飞踢”。
虽然“大荒神掌”无视各种神通、法术,其中也包括天仙传承的庆云,但从没说过“大荒之力”可以无视身外之物,所以李青霄不断使出“小殷飞踢”,触发“小殷飞踢”的破甲效果,将薛圣身上的衣甲破开,力求将杀伤力发挥到最大。
不过李青霄这次的运气不算好,迟迟不出破甲效果,反而是连续两次触发击飞效果,把薛圣一脚踢得老远,撞在了地宫的巨大支柱上。
正常情况下,恐怕要把柱子撞断,不过此地有龙气保护,柱子丝毫无损,连个印子都没留下。
反而是薛圣贴在柱子上缓缓滑落下来,原本在他背后的黄神法相却是立在原地不动,没有跟随薛圣一起被击飞。
这显然是两种神通碰撞,发生了一定的错误,最终似乎是“小殷拳意”的优先级更胜一筹。
此举显然无法造成实质伤害,却成功激怒了薛圣,去而复返的薛圣出拳更加迅猛。
终于,李青霄的“大荒之力”已经攒够了九成左右。
薛圣心中猛然警惕起来,看着李青霄身上那件由扭曲梵文编织而成的奇怪衣服,甚至有些毛骨耸立之感,猛地停下手中动作,反而摆出了一个防御的姿态。
李青霄没有非要蓄满大荒之力不可,九成大荒之力同样可以杀人,而且留下一成,避免脱力状态,也没什么不好。
所谓收放自如,关键不在于放,而在于收。
《易经》有云,上九:亢龙,有悔。
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那便在于这个“悔”字。
李青霄虽然年轻,但最近一年之中连续作战,已经隐隐悟出了这个道理,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以防不测,方才见从容。
正如大兵团作战,除了军纪要严,还要有预备队,必要的时候,要沉得住气,有预备队不动的决心。这正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胸有激雷而面如静湖者,可拜上将军。
所以李青霄在第三次“小殷飞踢”终于奏效,选择在只有九成大荒之力的时候,毅然推出了“大荒神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