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2 / 2)
等沈泉再出来的时候,桌上已经摆好饭菜了,除了云闲从鼎香楼带回来的菜,还有几个家常菜,满满一桌子,沈夫人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招呼沈泉坐下,“你这孩子,像是猜到我们要过来一样,还特意带了鼎香楼的菜回来,这般细心。”
沈泉呵呵笑了几声,总不能说自己根本没想过他们回来吧,打包的菜也多是南边的菜式,还有一道招牌菜香酥鸭,沈夫人送来的周嫂子厨艺确实不错,但却擅长做京中口味,放在一起倒是南北混杂,泾渭分明。“上次和同窗吃过一次,觉得味道不错,也不知合不合婶娘胃口。”
“怎么不合,合的,合的——”沈夫人笑得一脸开怀,招呼莫容坐下,“容姐儿也坐,今儿这菜口味清淡些,倒合了你口味,没想到你一个北边生的倒生了个南边胃,说不得啊,以后嫁到南边去。”
莫容嗔了一句“婶婶”,红着脸坐下。
席上,沈夫人也不讲究食不言的规矩,不时给沈泉和莫容夹菜,饶有兴致的问起今天蹴鞠比赛的事情,还使眼色给莫容,莫容便也细声细气的问上几句,一顿饭吃下去,沈泉觉得比下去那场蹴鞠比赛还累,偏偏他又不是那种能甩脸子的人,深为苦恼。
沈夫人这次来是为着送冬衣的,包袱里放了两身冬装,虽不是什么贵重料子,但却是下了功夫的,又轻便又暖和,“这天眼看着就要冷起来了,想着你才来京城,冬天的衣裳也未必够,便一起准备了,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听得这话,沈泉倒有些内疚了,堂婶虽说有些私心,但也不可否认她慈母一般的心肠,沈泉的语气顿时也柔和下来,“多谢婶娘惦记着,这衣裳一看就合身。”
沈夫人笑着打量几眼玉树临风的侄子,见他身上也没什么饰物,就挂着一个荷包,还是旧的,“你这荷包也旧了,赶明儿让你表妹做一个换上,反正她成日里闲着也无事。”
这荷包还是几年前林安安送给沈泉的,虽然被保存得很好,但毕竟过了这么几年看着确实有些久了,那时候她还不怎么耐烦做针线,费了不少功夫做出来。
沈泉却是一笑,“这倒不用,这些东西外面随便买些就是,不必劳烦莫表妹,再说这荷包我用习惯了。”
莫容本有些害羞,听得沈泉这话脸色顿时苍白起来,这还是沈泉今儿这么明确的拒绝,她细细的看那荷包,针线隔得远也看不出针脚,只觉得花样倒是特别,似人非人,似猴非猴,带着金冠穿着锦衣,却是林安安做的孙大圣。
沈夫人却并不气馁,时间也不早了,京城有宵禁,她们女眷也要早些回家,便也不久留,告辞回家。
沈泉送她们出门,一路上目不斜视,对莫容含羞带怯的眼神视而不见,莫容本想在说几句告别的话,见他冷着脸犹豫好几次,到底没再开口上了马车。
两人一走,沈泉顿时放松下来,这样的日子要是再多些,他也懒得应对,干脆直接写信给沈大奶奶,让她从家里送厨子和下人过来,也免得再麻烦沈夫人,交代云闲明儿就托林家的商行快件送出去。
这边累了一天,沈泉倒在床上连身都未翻就睡着了,第二日醒来神清气爽,吃过早饭后去了国子监。
话说,林安安的信和沈泉的信前后脚的被送回了宝河镇,沈大奶奶对儿子在京城买了宅子的事情倒没什么反应,反正银子沈家也不缺,只是儿子从来不是那种娇惯的性子,在书院吃住了好几年,也没见他抱怨,现在反而要家里送个厨子过去。
沈大老爷摸了摸胡子笑道,“这有什么奇怪的,书院才多远,京城多远?泉哥儿吃不惯那边的口味也是有的。”
沈大奶奶听了却越发心疼儿子,“唉,你当我不知道啊,我只是心疼他还要在京城呆两年,这天长路远的,连家里的饭都吃不上,让我怎么不担心?”
沈大奶奶是越发担心沈泉过得不好,孩子肯定不光是想家里这饭,想着还有什么东西要带去的,先就吩咐厨房将做好的酱菜、腌菜、腊味等各收拾出来,又让裁缝铺子上门,估摸着沈泉的身量又做了几身冬衣,光是这些东西收拾出来就有好几箱子,连带着厨娘和一个管事两个丫鬟两个小厮一起坐了快船去了京城。
等沈家的船一到京城,沈泉见着沈大奶奶送来的东西哭笑不得,但这些都是他从小吃到大的,当即让人收拾出来,晚上就着这些倒是多吃了一碗饭,喜得那管事直笑,“夫人说了,少爷若有喜欢的,只管列了单子,家里好安排送来。”
送来的东西有些多,沈泉还分了些出来,送了些去陆府送给陆文博,堂叔家也没忘记。
沈家的人一来,周嫂子就着再没有用武之地,沈泉赏了她十两银子,多谢她这些天的辛苦,让管事带着东西送周嫂子回了沈府。
沈夫人虽然有几分遗憾,但也无话可说,毕竟这都是沈大奶奶送来的人,而且沈泉也更习惯家里的口味,只得作罢,还说了好些客气话,如今沈泉身边有了家仆伺候,她也没办法事事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