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9 章 心事暗涌(2 / 2)
墨渊抬眸,目光落在苏知意脸上,带着一丝笃定的暖意:“你放心,朕已密令萧北辰率苍狼卫暗中监控京中勋贵府邸。再者,民心所向便是大势所趋。昨日宫宴除奸的消息传开后,京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街头巷尾都在称颂新政。有民心支持,再加上你我并肩,何惧宵小作祟?”
苏知意心中一暖,墨渊的信任如同定心丸,让她连日来的疲惫消散了不少。她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定当全力以赴,辅佐陛下整顿吏治,还大靖一个清明朝堂。”
接下来的三日,京城表面平静,暗中却暗流涌动。九卿按照廷推制度,召集三品以上官员共议增补人选,六科给事中全程监督,杜绝了私相授受的可能。锦衣卫则日夜不休,搜集周显余党的罪证,先后查获刘策贪污赋税、陈文收受贿赂的实证。
三日后,廷推名单呈至御书房。墨渊与苏知意共同审阅,两人意见出奇地一致:张敬之为吏部尚书,他清廉务实,与周显素来不和;李嵩为工部侍郎,他在河南道兴修水利、安抚流民,政绩斐然;秦岳为禁军副统领,他是萧北辰副将,忠勇可靠。旨意颁布后,朝堂上下一片震动——新任命的官员皆无勋贵背景,全凭实绩入选,这让所有人都明白,墨渊与苏知意是铁了心要重塑朝堂格局。
新政推行的第一月,成效初显。各部冗余官员裁汰近三成,财政开支节省数百万两白银;御史台巡查组深入地方,查处贪腐官员十余人,百姓拍手称快;河南道、江南道的水利工程顺利复工,流民得到妥善安置。然而,阻力也如期而至。英国公李宏联合五位国公联名上书,称“裁汰官员动摇国本”;更有甚者,暗中散布流言,称苏知意“一介女流,专权擅政,欲效仿古之牝鸡司晨”。
流言传入宫中时,已是深夜。御书房内,墨渊与苏知意刚商议完边境安抚的细节,听闻流言,墨渊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案几:“一派胡言!苏大人为大靖鞠躬尽瘁,从千里粮道到平定叛乱,再到如今整顿吏治,哪一件不是为了天下百姓?这些人不思报国,反而造谣中伤,实在可恶!”
苏知意却显得异常平静,她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一口,压下心头的波澜:“陛下息怒。自古以来,革新之路未有不遇阻力者。这些勋贵旧臣,不过是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才出此下策。只要陛下坚信臣,坚信新政能造福天下,流言自会不攻自破。”
墨渊看着她从容不迫的模样,心中愈发敬佩,也愈发心疼。这些年,她以女子之身周旋于朝堂与战场,承受的压力远比常人更多。他起身走到她面前,烛火映在他眼中,褪去了帝王的威严,只剩下真切的温柔:“知意,朕不仅信你,更……”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又像是在鼓起勇气,声音低沉而郑重:“朕与你相识多年,从最初的君臣,到后来的并肩作战,你早已不是朕的肱骨之臣那么简单。大靖需要一位皇后,一位能与朕共掌天下、共担风雨的皇后。知意,朕想立你为后,你愿意吗?”
苏知意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讶,手中的茶杯微微晃动,茶水溅出几滴在衣袖上。她从未想过,墨渊会在此时向她告白,更没想过要成为皇后。这些年,她一心扑在国事与弟妹身上,早已将儿女情长搁置一旁。
墨渊见她惊讶,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又补充道:“朕知道,此事或许有些突然。但朕是真心的,并非一时冲动。有你在身边,朕才觉得这江山有了温度,这帝位有了意义。”
苏知意垂下眼眸,掩去眼底的复杂情绪。她想起京郊别院中的弟弟与妹妹,他们还在等着她回家;想起这些年她为了守护家人与家国,付出的那些努力。成为皇后,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也意味着她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随时陪伴在弟妹身边。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陛下,臣……多谢陛下厚爱。只是此事太过重大,臣需要时间考虑。”她顿了顿,声音柔和了几分,“臣家中尚有幼弟幼妹需要照顾,他们是臣唯一的亲人,臣不能不顾及他们。”
墨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露出理解的笑容:“是朕考虑不周,忘了你还有弟妹要照顾。没关系,朕可以等,等你考虑清楚。无论你最终的决定如何,朕对你的信任与倚重,都不会改变。”
苏知意心中一暖,躬身行礼:“臣谢陛下体谅。夜深了,陛下也该歇息了,明日还要应对朝堂之事。”
“好。”墨渊点头,亲自送她到御书房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长廊尽头,才缓缓转身。
御书房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照着墙上的《大靖疆域图》,也映照着墨渊心中的期待。他知道,苏知意需要时间,而他愿意等——等她放下顾虑,也等两人能真正携手,共守这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