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神医农女:我靠种田富甲天下 > 第 296 章 春灾应变

第 296 章 春灾应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靖道的春寒尚未散尽,田埂上已满是耕种的流民。苏明理站在安靖府的田垄间,看着农户们用改良的“曲辕犁”翻耕旱地,粟米种子撒入湿润的土壤,心中刚生出几分安稳,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平静。

“苏大人!不好了!”河安府通判林文彦勒住缰绳,脸色苍白地翻身下马,“河安府昨夜遭遇‘倒春寒’,刚播种的粟米全被冻坏,连引水的木渠也被冻裂了!”

苏明理心中一沉,北靖道的春季本就多寒潮,可这场倒春寒来得比往年早了近十日,且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正是幼苗最脆弱的时候。他立刻召集张敬之与农技官,带着救灾物资赶往河安府。

抵达河安府时,眼前的景象让人心疼——田地里的粟米幼苗蜷缩成枯黄的一团,原本平整的田垄结着薄冰;村口的木渠裂开数道缝隙,渠水顺着裂缝渗入地下,露出干涸的渠底。流民们蹲在田边,看着冻坏的幼苗,眼中满是绝望。

“苏大人,这可怎么办啊?”一名老农抓住苏明理的衣袖,声音颤抖,“我们好不容易分到田地播下种子,这一冻,今年的收成怕是全没了!”

苏明理扶住老农,语气坚定:“乡亲们放心,官府绝不会让大家白受损失!我们带来了抗冻的‘寒粟种’与修补水渠的‘凝土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补种挽回损失!”

他当即与张敬之、林文彦制定救灾方案:农技官带领流民筛选寒粟种,指导补种技巧;工匠们用凝土浆修补冻裂的水渠,同时加快修建石渠的进度——凝土浆是京城工部新研制的材料,遇水不化、耐寒抗冻,比木渠更耐用;苏明理则亲自前往周边士族庄园,劝说他们借出储存的粮食,缓解流民的短期口粮危机。

可士族们的态度却十分消极。河安府的士族首领刘世安听完苏明理的请求,端着茶杯慢悠悠道:“苏大人,倒春寒是天灾,与我等无关。庄园的存粮是为了应对荒年,若借给流民,日后再遇灾害,我等如何自处?”

“刘老爷此言差矣。”苏明理直视他,“流民若因无粮饿死,田地再次抛荒,明年谁来耕种?士族的租税又从何而来?如今借出粮食,待秋收后官府加倍奉还,还能为刘老爷赢得善名,岂不比守着存粮看着流民受难强?”

刘世安沉默片刻,最终松口:“苏大人既已开口,刘某愿借出两千石粮食,但需官府立下字据,秋收后以三成利息归还。”

“利息不必,官府只需按市价结算便可。”苏明理不愿让流民背负额外负担,“若刘老爷愿意,还可将粮食折算成‘新政粮券’,秋收后凭粮券可优先兑换流民缴纳的赋税粮,比储存粮食更安全。”

新政粮券是苏明理借鉴京城宝钞设计的凭证,由官府背书,可兑换粮食、抵缴赋税,士族们虽对新政仍有疑虑,但见苏明理态度诚恳,且粮券确实比储存粮食更方便,便纷纷同意借出粮食。短短三日,河安府便筹集到五万石粮食,流民的口粮危机暂时得以缓解。

补种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寒粟种比普通粟米更耐寒,且生长周期短,在农技官的指导下,流民们很快完成了补种;工匠们用凝土浆修补好木渠后,又开始修建石渠,不少流民主动前来帮忙,只求能早日用上稳固的水渠。

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三日后,云漠省传来消息——该省遭遇沙尘暴,部分田地被黄沙覆盖,补种的寒粟种难以扎根。苏明理刚处理完河安府的事务,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云漠省。

云漠省的风沙比苏明理想象的更严重。走进受灾的村落,漫天黄沙让人睁不开眼,田地里的幼苗被黄沙掩埋,只露出零星的绿色。当地官员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风沙侵蚀田地。

“苏大人,云漠省的风沙每年都有,可今年格外严重,连老人们都没见过这样的景象。”云漠省通判赵远叹息道,“不少流民见田地被毁,已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说是要去江南讨生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