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1 章 西域探路(2 / 2)
苏明理点头致谢,将两袋粟米干与一匹丝绸交给安漠:“辛苦使者将这些样品带回沙陀,若沙陀王同意盟约,我们便可在靖西关外设立‘通商驿站’,方便后续贸易。”
送走安漠后,副将匆匆来报:“大人,商队在关内休整时,有几名流民工匠与当地戍卒起了冲突!说是戍卒嘲笑他们的口音,工匠们不服气,便吵了起来。”
苏明理立刻赶往关内,只见几名流民工匠正与戍卒对峙,双方剑拔弩张。翻译连忙上前,将戍卒的话翻译给苏明理:“他们说流民工匠不懂规矩,在关内大声喧哗,影响了其他兵士休息。”
苏明理走到人群中央,对工匠们道:“大家离家千里前来开拓商路,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怎能因几句口角就与人冲突?戍卒们守卫边关也不容易,大家互相体谅一下,可好?”
一名工匠红着脸道:“苏大人,是我们冲动了,不该在关内喧哗。”
戍卒首领见苏明理如此通情达理,也上前道:“苏大人,刚才是我们说话不当,我们向工匠们道歉。若商队需要帮忙,尽管开口,我们对靖西关外的地形还算熟悉。”
冲突化解后,苏明理让人将粟米干分给戍卒,笑着道:“大家都是为了大靖,往后便是一家人。待西域商路开通,定会有更多物资运到边关,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休整三日后,商队继续向西出发。进入戈壁滩后,气温骤升,水源变得稀缺。随行的崔家护卫经验丰富,带着商队找到一处隐蔽的泉眼,才解了饮水危机。
“苏大人,前面就是月氏城邦的边界了。”护卫指着远处的绿洲,“月氏人擅长琢玉,他们的玉石雕刻技艺十分精湛,只是性格比较内敛,不太容易信任外人。”
苏明理让商队在绿洲外停下,派翻译带着丝绸与粟米干前往月氏城邦通报。半个时辰后,月氏使者带着几名随从前来,见到苏明理后,直接问道:“你们大靖的货物,真的像安漠说的那样好?若只是普通的粮食,我们不需要,西域不缺粮食。”
苏明理让工匠拿出一块粟米饼,递给月氏使者:“这是我们的粟米饼,用改良的粟米制作,不仅耐饿,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月氏的工匠常年琢玉,消耗体力大,吃这种粟米饼能快速补充能量。而且我们还有丝绸,比西域的棉布更轻薄舒适,适合制作衣物。”
月氏使者接过粟米饼,咬了一口,眼中闪过惊讶:“这饼的口感比我们的麦饼好太多了!若真能补充能量,确实对工匠们有帮助。我们月氏愿意用玉石交换,但我们要求每次贸易前,都要先检验货物的品质,若品质不符,便取消交易。”
“这个要求很合理。”苏明理点头,“我们也可以为月氏提供农技指导,教你们种植适合西域气候的粟米品种,这样你们就能自己生产粮食,不用再依赖其他城邦。”
月氏使者大喜:“若能教会我们种植粟米,月氏愿意与大靖签订长期盟约,不仅为商队提供玉石,还会帮你们联络西域其他城邦!”
就在商队准备前往月氏城邦签订协议时,苏明理收到了京城送来的书信。苏知意在信中说,江南道已与百越部族合作建立了“海上商路”,运输效率比陆路更高,建议他在西域商路稳定后,尝试与西域城邦商议“海陆联运”,将西域的货物通过江南的海上商路运往更远的地方。
苏明理看完书信,对随行的医师道:“看来我们的商路不仅能连接西域与北靖道,还能与江南的海上商路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待与月氏签订协议后,我们便派人返回北靖道,筹备更多的粟米制品与丝绸,为大规模贸易做准备。”
半个月后,苏明理带着与月氏签订的贸易协议,返回靖西关。此时沙陀王已同意签订“通商盟约”,并派安漠在靖西关外等候。双方在盟约上签字盖章后,安漠握着苏明理的手道:“苏大人,西域城邦都在看着我们,若此次合作顺利,未来会有更多城邦加入盟约,到时候西域与大靖的商路,定会成为最繁荣的商路!”
苏明理点头:“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大靖的货物会遍布西域,西域的特产也会走进大靖的千家万户。这不仅是贸易的成功,更是不同文化的交融,是天下太平的开始。”
商队返回云漠省时,正值秋收时节。流民们看到苏明理带回的琉璃、香料,纷纷围上来询问西域的情况。王老汉拉着苏明理的衣袖,激动道:“苏大人,下次开拓商路,能不能带上我们?我们也想看看西域的样子,为家里多挣些钱。”
苏明理笑着点头:“等明年商路稳定了,定会组建更大的商队,到时候大家都有机会去西域。”
消息传到京城,墨渊在朝会上对百官道:“苏明理不仅开拓了漠北部族贸易,还成功与西域城邦建立合作,将大靖的新政理念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朕决定,在靖西关设立‘西域通商署’,由苏明理兼任署长,全面负责西域商路的管理与拓展。”
苏知意站在文官之首,看着墨渊眼中的欣慰,心中满是骄傲。她知道,弟弟的努力不仅让北靖道的百姓受益,更让大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属于大靖的盛世,已在这一条条商路的连接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夜色渐深,苏明理站在云漠省的城楼上,看着远处工坊的灯火与天上的繁星,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西域商路的开拓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等待着他们。但只要坚持新政理念,以和为贵、互利共赢,定能让大靖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