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混乱局势(1 / 2)
“击鼓!升帐!”
武阳霍然起身,命令传遍整个东至城守府。
很快,段枭、徐林等留守东至的主要将领齐聚一堂,气氛压抑而紧张。
他们也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局势的严峻。
武阳没有废话,直接将密报内容告知众将。
帐内顿时一片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三路并进,每一路都拥有压倒性的兵力,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主公,庆州恐怕……”
项莽声音干涩,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段枭更是急道。
“主公!末将愿率本部兵马,驰援庆州!”
武阳目光扫过众将,缓缓摇头。
“庆州远在数百里外,且沿途皆有魏阳军游骑,驰援已来不及。何况,东至兵力本就不足,若再分兵,蒙骜主力一至,顷刻便破。”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庆州陷落,看着赵甲他们……”
段枭不甘地握紧了拳头。
武阳走到军事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代表庆州的位置,然后缓缓移动,划过山川河流,最终停留在代表魏阳军主力集结的区域,眼神冰冷而决绝。
“蒙骜想三路并进,中心开花。那我们就……集中所有力量,打断他最粗壮的那根手指!”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断。
“传令石台部,放弃石台,秘密向东至靠拢!集结我们所有能战之兵!”
众将皆惊!
放弃石台?
这意味着三城防御体系去掉一环,门户大开!
武阳的目光如同利剑,仿佛能穿透地图,直视蒙骜的中军大帐。
“他不是以为靠绝对兵力就能碾压我们吗?他不是以为我们只能龟缩防守吗?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在他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主动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目标——蒙骜主力!”
他猛地回身,看向帐内每一位将领,一字一句地说道。
“此战,关乎靖乱军存亡,亦关乎天下气运!要么,击溃蒙骜,扭转乾坤!要么……玉石俱焚,马革裹尸!”
“诸位,敢否随武阳,决死一战?!”
帐内,短暂的寂静后,一股惨烈而决绝的战意轰然爆发!
“愿随主公!决死一战!”
就在武阳于东至城下定决心,准备集结最后的力量与蒙骜主力进行一场豪赌般的决战时,远在数百里外,原本被视为破局关键的楚烈军内部,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风暴。
画面一转——
楚烈军大营,中军帐内的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炭盆的火光映照着几张神色各异的脸。
二公子熊亮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盏乱跳,他虎目圆睁,瞪着对面的三公子熊炎。
“老三!你还要固执到什么时候?!庆州一旦陷落,赵甲将军殉城,魏阳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唇亡齿寒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懂!你为何一再阻挠出兵?!”
熊炎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袖口,嘴角噙着一丝冷笑,眼神却锐利如刀。
“二哥,你口口声声唇亡齿寒,可曾想过那武阳是什么人?当年他能在寒鸦关搅动风云,如今就能在我楚烈边境坐大!我们出兵帮他,是,或许能暂时挡住魏阳,但然后呢?等他缓过气来,这头猛虎掉头咬向我们,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是你,还是我?”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诛心,
“父王命我等辅佐纪元嵩大元帅处理军务,不是让我们去为他人火中取栗的!”
“你这是养虎为患!”
熊亮气得额头青筋暴起,
“魏阳蒙骜,东方霸,哪个是易与之辈?武阳若败,我们独木难支!届时丢了疆土,你我又该如何向父王交代?!”
“交代?只要我们手中兵力尚存,父王就不会怪罪!”
熊炎寸步不让,
“倒是二哥你,如此急切地想调兵救援,莫非是忘了那武阳当年与你还有些许‘旧谊’?”
他刻意加重了“旧谊”二字,阴冷的目光扫过熊亮瞬间变得铁青的脸。
“熊炎!你放肆!”
熊亮霍然起身,手已按上了剑柄。帐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几位将领连忙起身劝阻。
“二公子息怒!”
“三公子,慎言啊!”
一直端坐主位,沉默不语的大元帅纪元嵩终于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
他身着戎装,虽已年近五旬,但目光锐利,不怒自威。
“二位公子,争吵解决不了问题。”
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久居大元帅的威严,
“魏阳势大,不可不防;武阳其人,亦不可不察。然则,当前局势,关键在于‘权衡’。”
他目光扫过熊亮和熊炎。
“武阳不能速败,需其继续牵制魏阳主力,为我楚烈争取时间。但直接出兵,风险太大,一旦陷入池州泥潭,我国内空虚,若生变故,后果不堪设想。”
熊亮急道。
“大元帅!区区言辞支援,如何能解庆州之围?那夏侯杰猛攻不止,赵甲他们缺的是生力军!”
熊炎却立刻附和。
“大元帅明鉴!此时出兵,实属不智!当以保全我军实力为上!”
纪元嵩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
“我会亲自修书一封,秘密联络武阳。表示我楚烈愿提供一批粮草军械,助其稳住阵脚,但明确告知,无法直接出兵。此举,一可示好,缓解靖乱军燃眉之急;二可观望,察其虚实;三可自保,避免直接卷入战火。”
熊亮看着纪元嵩,知道这已是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但他心中依旧充满了不甘和忧虑。
粮草,能支撑一时,可能支撑到战局扭转吗?
……
与此同时,陆安郡前线。
祁天承勒住战马,惊雷枪斜指地面,胸膛微微起伏,气息已不如初战时那般悠长。
他对面,东方霸如同一尊不知疲倦的战争巨兽,长枪拄地,发出猖狂的大笑。
“祁天承!第七神将?不过如此!你的刀软了!你的气短了!还能接我几枪?!”
东方霸声若洪钟,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他虽也消耗巨大,但那狂暴的战意和仿佛无穷无尽的体力,让他越战越勇。
祁天承默然不语,只是紧握了手中的惊雷战刀。
连日来的高强度对峙和激战,消耗巨大。
他肩负着整个楚烈军的东部防线,不能败,不能退!
“大将军,弟兄们都很疲惫了,是不是向大元帅和国内请求……”一名副将策马靠近,低声建议,脸上带着忧色。
祁天承望着远方魏阳军那如同钢铁丛林般的营寨,缓缓点了点头。
“给大元帅和王上去信,陈述前线困境,请求……增派援军,哪怕只有数万,也能缓解压力。”
他心中并无把握,楚烈王都内的暗流,他并非一无所知。
……
楚烈王都,华丽的宫殿内。
三公子熊炎的心腹,将一封密信呈给了正在欣赏歌舞的楚烈王。
楚烈王年近五旬,面容略显浮肿,眼神中带着享乐已久的倦怠。
“父王容禀,”
心腹低声转述着熊炎的密信内容,
“儿臣在军中,日夜忧心。近日察觉,祁天承大将军与那靖乱军武阳,似有通信。前线战事胶着,祁大将军却屡屡求援,动机可疑。更有传言,其与武阳暗通款曲,欲借魏阳之手消耗我军,待两败俱伤,再行不轨……儿臣恐祁大将军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恳请父王明察,速召其回朝述职,以安军心,以定国本!”
楚烈王听着,脸上的轻松惬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层阴霾。
他对祁天承这等功高震主的将领本就心存忌惮,此刻被儿子信中“暗通款曲”、“拥兵自重”等字眼一激,疑心顿起。
他挥退了舞姬,沉吟片刻,对身边内侍沉声道。
“拟王诏!急召祁天承回朝述职,陆安郡军务,暂由大元帅纪元嵩代理!令他接到王命,即刻动身,不得延误!”
……
陆安郡,楚烈军大营。
当那道措辞严厉、要求他即刻回朝的王令送到祁天承手中时,他正在沙盘前与部下推演防务。
看着王令上那冰冷的字句,这位身经百战的神将,手臂微微颤抖,脸上血色尽褪。
“大王……怎可……在此刻……”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