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韩氏筑城(1 / 1)
将刻刀留下,离开手艺出众远近闻名的大手铁匠铺,众人决心专心赶路尽快投店歇息,奈何沿途风景实在桩桩新颖有趣,实在走不快。
这不,路边一小茶馆里店家娘子正在同外来的客人们谈韩夫人的故事,手舞足蹈,有声有色。
茶馆门外的窄巷里则有几个孩子正在玩“击壤”,壤是一根小木棍,地上再插一根木棍坐标,隔三丈左右远,投壤击中标即为胜利。
孩子们你来我往,好不热闹,龙凤胎没明白那些孩子们的游戏规则,却按捺不住凑过去,待看明白便有些跃跃欲试,可惜他们手里没有刻了自己名字的壤,暂且只能巴巴地看着。
不过很快龙凤胎就想到主意,找大家借几根壤玩玩,同时齐放也在自己包裹里头翻,预备当场刻做壤。
一行人到底都舍不得继续挪脚,干脆下车坐到小茶馆外面的桌椅上去,俱不想喝茶,就点壶甜饮子来喝,再配几样本地特产的点心。
乌泱泱一群人与车马,那店家出来热情招待,闲话几句晓得是外头来逃荒的可怜人,眼前带着的就是全部家当,其中又大都是女人孩子老人,就一个壮汉,一时也心生同情,于是那壶饮子便更甜三分。
外头在招呼好客人,里头店家娘子持续在讲那韩夫人的故事,襄阳城墙西北角处城台被称作夫人城,韩夫人即此夫人城名由根因。
著名的边塞诗人,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亦为夫人城赋诗,云“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由此可见韩夫人故事名垂青史。
相传,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政权割据,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东晋和前秦在襄阳开战。
襄阳镇守长官的母亲韩夫人,以敏锐的军事嗅觉察觉到襄阳布局的孱弱之处,率城中女子加固西北角城墙,果然预判了攻城者的预判,有此新筑城墙阻拦才免于当时破城。
后来这许多年,此处城墙再无论如何修筑,就都也仍然被世人称为“夫人城”,用以纪念韩夫人的功绩。
符氏单手拍桌,感叹道:“韩夫人真有魄力与见识,她们襄州的女人,比我们均州也是不差,女人该当如此。”
秦香莲几乎以为是陈老娘说的话,她笑得不行,就又听到齐姑丈问:“店家刚说,前秦的符什么的?岂不与我是本家。”
符氏的笑容消失了,难不成她欣赏不已的韩夫人防的是她祖宗?
秦香莲摇头失笑,她以指尖蘸水,在木桌上写出两个字:“非也,此苻非彼符,你们的符来自周天子后代,前秦的苻则来自氐羌族后裔。”
虽根源不同,但是……秦香莲抬头看了看符氏还有齐姑丈,或许他们只是不清楚自己的姓到底应该怎么写,因为她们的脸型比所有人都要方一些,这正是氐羌族理论上的面部特征。
且近距离观察,也能观察到齐姑丈的虹膜颜色似乎比其余人要略浅,并不引人注意,大概率已经经过多轮融合,毕竟韩夫人是东晋的故事。
符氏不大能懂,却并不继续纠结,只道:“真想去夫人城看上看看。”
想走在夫人城段城墙上,亲身感受一下这位传奇女子的魅力。
旁边有本地人听见,主动告诫:“你们外头来的,如今边境动荡,咱们城头只有兵士能上去,你我乱走乱看抓到可就是以奸细罪论。”
大人们听了告诫记在心里,在一边玩耍得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们却并没有听到,她们正被新朋友们邀请参与另一场幼稚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