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有过见识的关老头

第三百一十六章 有过见识的关老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瞧您说的。”

陈识笑嘻嘻地走进屋,把虾酱放在桌上,“从津城带了点虾酱,味道挺正,给您老尝尝鲜,下饭。”

关老头放下紫砂壶,拿起那坛虾酱,打开闻了闻,点点头:“嗯,是渤海湾的味儿,还算有心。”

他也没客气,收下了。

“说吧,什么事?”

陈识搓搓手,在关老头对面的小马扎上坐下,压低了些声音:“关爷爷,您见多识广,跟您打听个事儿。您知不知道,咱们四九城地面上,有没有那种……专门收‘土里出来’的硬货,或者年份足的野山参、麝香这类老药的地方?”

关老头擦拭紫砂壶的动作微微一顿,浑浊的老眼抬起,锐利地看了陈识一眼:“你小子……问这个干嘛?想倒腾东西?我告诉你,那些玩意儿水深得很,沾上了麻烦!”

陈识早就想好了说辞,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愁容:“关爷爷,不瞒您说,不是我想要,是我一个远房表叔,家里老人病得重,大夫说需要年份足的老参吊命。

家里穷,实在没办法,听说有人专收这些‘偏门’货,价格比药铺高,就想着把祖传的一个瓷瓶卖了换钱救命。

可这路子……我们摸不着啊,又怕被人坑了,我就想着,您老路子广,见识多,能不能指点一二?保证不往外说!”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合情合理。

关老头盯着陈识看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陈识眼神清澈,带着恰到好处的焦急和无奈。

“行了行了,我也不细问。”

良久,关老头才缓缓放下紫砂壶,心里跟明镜似的。

拿起桌上的旱烟袋,慢悠悠地塞着烟丝。

“唉,救命的勾当……”他故意叹了口气,“这四九城啊,明面上的铺子,像荣宝斋、萃文阁那些,讲究的是传承有序,你这来路不明的东西,他们不敢收,也压价狠。真要说收这些‘土货’、‘暗货’的……”

他压低了声音,几乎微不可闻:“有两个地方,你得留神。一个在琉璃厂东街,有个叫‘博古斋’的铺子,门脸不大,老板姓孙,人称孙猴子,精得跟什么似的,专营些见不得光的玩意儿。

另一个,在城南天桥附近,有个没挂牌子的茶社,叫‘清雅阁’,表面上是个听曲喝茶的地儿,背地里……也做这些勾当。去这两个地方,都得有熟人引荐,否则连门都进不去。”

陈识心中一震,牢牢记住“博古斋孙猴子”和“清雅阁”这两个名字。

他连忙道谢:“谢谢关爷爷!您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关老头点燃旱烟,嘬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眯着眼看着陈识:“小子,我不管你真是为你表叔,还是另有目的。记住我的话,那两个地方,龙蛇混杂,背后关系盘根错节,水深得很。去了,眼睛放亮,少说话,多观察。真要交易,钱货两清,立马走人,千万别贪,也别好奇。惹上麻烦,我这把老骨头可护不住你。”

“我明白,关爷爷,您放心,我就是帮忙问问路,绝不多事。”

陈识郑重保证。

从关老头屋里出来,陈识心里有了底。

这两个地点,无疑是他下一步调查的重点。他决定,先从相对容易接触的“博古斋”入手。

为了不引起怀疑,陈识没有立刻行动。

他又耐心等了两天,期间正常上班,处理了几起邻里纠纷,还跟着老钱去调解了一对夫妻因为过年送礼不均差点打起来的闹剧。

第三天下午,他借口要去帮母亲买点针头线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换上一身更不起眼的、甚至带着点补丁的旧棉袄,脸上还故意抹了点灰,看起来更像一个为生活奔波、急于出手家传宝物的穷小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