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谈话谢飞臣(2 / 2)
听到这儿,王文铎点点头。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构建清亲政商关系,但是王书记你肯定也知道,真要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失去上层政治关系的支持,我们蓝海这两年有点走下坡路了!”
“再加上,国家一直在提倡加工制造业向内地省份迁移,南方沿海城市也在进行产业升级,经过我们蓝海董事会的商讨,决定在中部地区建设分厂,并逐渐把业务中心向中部地区分厂迁移,并在五到八年内完成彻底迁移。”
谢飞臣这么说,也是在向王文铎传达一个消息,那就是我们蓝海迁移可以,业务重心转移也没问题,但是前提是要给我们时间。
“嗯,你们董事会还是有前瞻性的!”
“有目标城市吗?”
谢飞臣摇摇头。
“目前还只是规划阶段,我们也在筛选。”
王文铎听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就我看来,省会城市是不符合蓝海未来发展的。”
“现在,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产生的虹吸效应太大,省会城市的领导们也想利用这种虹吸效应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就拿我所在的平原省举例,最近两年,省会在高新科技企业引进过程中,给出的政策优惠比加工制造业要高太多了。”
“当然,这不是说省会城市会排斥大型加工制造业的加入,而是在政策、资金、人才、制度等多方面的倾斜来看,省会城市更加愿意紧跟国家大政方针。”
“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确实能给蓝海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我觉得就长远来看,省会城市未来十年内,绝对会跟南方沿海城市一样,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升级,蓝海如果选择省会城市,可能会走今天的老路!”
仅从专业角度,谢飞臣觉得王文铎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蓝海属于是加工制造业,也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果搬迁到省会,可能会因为人口虹吸效应,迎来短暂的爆发式发展,但就长远来看,还是要面临当前的窘境。
“王书记,依你之见,蓝海应该迁移到哪个城市?”
听到这话,王文铎顿时提高了警惕,如果这个时候就说出让对方迁移到朝歌,看起来有些太急。
“人口大省,人口大市!”
“川地、平原、燕赵,这三个省份我觉得都不错!”
“呵呵,我们蓝海会认真考虑王书记的意见的!”
说到这儿,两人关于蓝海的话题基本上已经聊完,双方也只不过是进行初步试探而已。
一直聊了半个小时,就在王文铎频繁看手表,准备结束对话时,谢飞臣突然道:
“王书记,如果蓝海想投资王书记,不知道王书记是否愿意让蓝海搭上你的快车?”
这话一出,房间内的氛围瞬间有些凝滞。
沉默两分钟后,王文铎冲谢飞臣眨巴眨巴眼睛:
“欢迎蓝海来平原投资,有能够用得到我的地方,我一定竭力帮忙!”
谢飞臣沉吟数秒后,开口道:
“王书记,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蓝海想和王书记深度绑定!”
“我们帮助王书记在区域内投资、盘活经济,王书记给我们提供政治...”
不等谢飞臣说完,王文铎当即摆手打断道:
“不可能!”
“我不会给任何人,任何团体、组织提供政治保护!”
“但我也绝对不会让任何一家能为国家带来就业岗位、盘活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企业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