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走在了前面……(2 / 2)
“嗬,这么热闹?老远就听到笑声了。”
“金生同志,这是从香港凯旋归来啦?”郑卫东熟络地打着招呼。
陈野笑着迎上去:“郑大哥,你这鼻子可真灵,我们正准备去吃饭呢。”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起吧!”
“那我可不客气了!”郑卫东哈哈一笑,爽快地应承下来。
一行人来到国营饭店,要了个安静的包间。
考虑到徐凤娇怀着孕,点的菜都以清淡、营养为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包厢里的气氛更加热络起来。
陈野看着郑卫东,感觉他今天似乎不只是来凑热闹吃饭的,便主动问道。
“郑大哥,你今天特意过来找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郑卫东放下筷子,脸上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点了点头。
“还真让你猜着了,确实是有点事,而且,算是个好消息!”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几人,压低了些声音,却掩不住语气中的兴奋。
“根据我最近去省里开会得到的风声,上头现在的政策,好像有了松动的迹象!”
“哦?”
陈金生立刻来了兴趣,“郑主任,具体是哪方面的?”
“虽然还没有正式的红头文件下来,但上头准备在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郑卫东解释道,“重点就是关于个体经济、私营企业这一块!”
“对于个人经商、搞养殖等等,可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开和鼓励!”
他越说越激动,脸上泛着红光:“你们想想,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吗?”
“咱们清河县,靠着金生兄弟的服装厂,还有阿野你的养猪场和山货生意,可以说是歪打正着,走在了政策的前头!”
“前几天去省里开会,咱们县还被当做典型提了几句,可是出了不小的风头!”
陈野听到这话,心中微微一动。
他虽然记不清另一个时空是哪一年全面放开市场经济,但感觉现在这个时间点,似乎比印象中要早了一些。
他不由得想起在上京时与彭老的那番关于商业与历史的谈话。
难道自己的那些“梦话”,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极其微小地推动或者印证了某些决策层的思考?
不过转念一想,郑卫东也说了,这只是“试点”,并非全面放开。
任何一项重大国策的出台和实施,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小范围的实践检验,上面的首长们高瞻远瞩,行事必然稳妥。
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那点影响,或许真的只是巧合,或者连巧合都算不上,只是政策演变过程中的必然一环。
他按下心中的思绪,举起酒杯,笑着说道:“这是大好事啊!郑大哥,这说明咱们之前的路子走对了!”
“来,为这个好消息,咱们得干一杯!”
“对!干杯!”
陈金生也兴奋地举杯,“政策放开,意味着市场更大,机会更多!我们的生意,说不定能做得更大!”
林美玲和徐凤娇也以茶代酒,笑着附和。
包厢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的气氛。
郑卫东喝了一口酒,继续道:“不过啊,虽然风声是好的,但具体细则还没出来。”
“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现有的摊子,把厂子、养猪场都管理好,做出成绩来。”
“郑主任说得对。”
陈金生点头赞同,“稳扎稳打才是根本。”
“我这次回去,也带回来一些新的设计图和面料样品,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开发一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