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尔之所学,不过小乘佛法!(2 / 2)
赢子夜忽然开口,淡淡一笑!
“大师只言乘自度,追求个人涅槃寂静。”
“却可知,佛法亦有大乘?”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大乘行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以自身寂灭为终极。”
“而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为宏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此等胸怀,此等担当,岂是只求自了之乘可比?”
“此乃‘不住涅槃,不离生死’之大乘菩萨道。”
这一瞬。
摩诃止观如遭雷击!
眼中第一次出现巨大的震撼!!
他所学皆是乘。
大乘佛法此时尚未完善、大成,更不可能东传至此!
赢子夜提及的,是远超他理解范围的更高佛理。
台上的僧侣们亦纷纷动容!
佛法竟还有如此境界?
与此同时,赢子夜身周并无显象。
却有一种煌煌如日,镇压山河的帝道之气自然浮现!
佛门净土如虚空。
帝王道气如大地。
虚空照大地,大地载虚空。
两者无形碰撞,又无形交融。
摩诃止观只觉眼前之人气息深不可测!
赢子夜却目光平静。
摩诃止观深吸一口气,再难保持那古井无波之色,他缓缓俯身,双手合十,躬身一礼。
“阿弥陀佛。”
“殿下之见地,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老衲修行数十载,自诩于佛法一道已窥门径,今日得闻殿下之言,方知天外有天,佛法瀚海,老衲所知不过一瓢耳。”
“殿下虽非我佛门中人,然慧根之深,悟性之高,对佛法真谛之洞察,尤胜老衲多矣。”
“老衲……心服口服。”
这番赞誉,绝非客套。
赢子夜不仅以王霸之道巧妙辨析佛理。
更是指出了连他都未曾深究,甚至因为尚未完善而闻所未闻的“大乘菩萨道”之宏愿。
这对他固有的佛法认知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也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佛法天地的大门。
赢子夜见状,亦是微微一笑,收敛了周身那无形的帝道之气,拱手还了一礼,语气平和。
“大师过誉了。”
“佛法精妙,博大精深,本公子亦是偶有所得,方才妄言。”
“大师禅定功夫精深,佛法修为圆融,坚守本心,不为外境所动,亦令本公子钦佩。”
他先是肯定了对方的修为,随即话锋悄然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而带着一丝属于统治者的审视。
“不过,论道归论道,欣赏归欣赏。”
“大师此番远道而来,携佛法东传之志,欲于我这大秦之地‘传渡’。”
“我大秦自先孝公变法以来,便以法为骨,以百家为血肉,兼容并蓄,方有今日之强盛。”
“境内诸子百家,无论儒、道、法、墨、阴阳……皆有其存身立命之地。”
“然,我大秦,亦绝不会允许任何一家学,凌驾于律法之上,影响力过度膨胀,以至于动摇国本,蛊惑民心,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安定与秩序。”
“百家之学,需在秦法框架之内,为我大秦之强盛服务。”
“此乃底线,不容逾越。”
赢子夜的话语清晰而直接,既是表明态度,也是一种警告!
他欣赏佛法的精妙,但更看重大秦的稳定与统治。
摩诃止观闻言,脸上并无意外或不满之色,反而愈发恭敬。
他再次合十行礼,声音恳切。
“殿下明鉴。”
“我佛门弟子,远行传法,旨在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导人向善,出离苦海,绝非为争权夺利,亦不敢有丝毫危害家国社稷之念。”
“佛法慈悲,戒律森严,首重清净无争,于国于民,唯有裨益,绝无祸患。”
“老衲可以向殿下保证,若蒙允准传法,我等着重宣扬的,必是使人向善,安分守己,忠君爱国之教义,绝不敢有违大秦律法,动摇殿下江山分毫。”
他的表态十分明确。
将佛法的定位放在了“辅助教化”“导人向善”的层面。
并主动承诺,服从秦法!
这无疑极大地降低了统治层面的风险!
赢子夜深邃的目光在摩诃止观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判断其话语的真伪。
片刻后,他微微颔首。
“大师既有此心,自是最好。”
“具体传法尺度,地域范围,容后再议。”
他将此事暂且搁置。
随即,提出了另一个他更为关心的问题。
目光锐利地看向摩诃止观。
“既然传渡之事暂且不提。”
“那么接下来。”
“大师是否该跟本公子好好一,贵国孔雀王朝,如今究竟是何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