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谦和剑可以九千九百九十九剑相合(2 / 2)
这并非攻击姿态,而是鱼儿在水中游动时的自然应激反应,尤其是在感知到安全区域时,常会跃出水面表达兴奋,如同人类在开心时会欢呼一般。
第二条鱼紧接着跃出,动作与第一条相似,只是跃出的高度稍低,约四十厘米,显然是在跟随同伴的节奏; 它的身体在空中停留了约 0.3秒,鳞片反射的月光照亮了周围的水面,如同短暂的银灯。
第三条鱼则在水面下停留了一秒,头部露出水面约两厘米,嘴巴轻轻开合着,仿佛在呼吸新鲜空气,又像是在观察水面上的情况,随后才缓缓跃出,动作最为轻柔,几乎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如同一片羽毛落入水中。
刘板筋周身的土属性“气脉”瞬间涌动起来,淡褐色的“气”脉如同潮水般在他身体周围形成一层半透明的屏障,屏障厚度约三寸,表面泛着细微的光泽——那是土属性“气脉”凝聚到极致的表现。
他以为鱼儿是受邪祟之气影响发狂,担心鱼儿失控伤人,尤其是担心我这个“后辈”受到波及,下意识地做出防御姿态。
这层屏障凝聚得极为迅速,从“气脉”涌动到屏障成型,仅用了 0.8秒,足以见得他“气脉”修为的深厚——父亲曾说,土属性“气脉”以稳固着称,凝聚速度能达到一秒以内的,都是经过多年苦修的高手,寻常人至少需要三秒才能完成屏障凝聚,且屏障的稳固性远不如他。
可屏障刚一形成,第一条鱼便已落入水中,溅起直径约三十厘米的水花——水花如同透明的玉盘,在空中停留了一瞬,随后落在屏障上,被“气”脉轻轻反弹,如同落在海绵上般,没有对刘板筋造成任何影响,反弹的水珠甚至没有溅湿他的衣衫; 第二条鱼随后落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同样被屏障化解,屏障表面的“气脉”只是微微波动了一下,便恢复了稳定; 第三条鱼则慢悠悠地游回水底,仿佛只是出来“透了口气”,游动时的尾鳍摆动也恢复了平日里的温顺节奏,不再有之前的慌乱。
刘板筋看着落入水中的鱼儿,又看了看我,眼中的锐利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了然——他终于明白,我并非要攻击他,而是以这种温和的方式,传递“时间紧迫”的信号。
毕竟鱼儿的异动只会在“气脉”出现异常时发生,而此刻正是“气脉暗换”的关键窗口期,他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重要性。
他的眉头微微舒展,原本紧蹙的眉头舒展成平缓的弧线,眉峰下垂的幅度约三毫米,像是卸下了肩头无形的担子,连带着周身的气场都柔和了几分。
他抬手拂去衣角沾染的一片枯草——那是一株早已干枯的芦苇叶,边缘泛着焦黄色,还沾着些许堰边的湿泥。
他的指尖划过布料时,能清晰看到淡褐色的土属性“气脉”在指尖微微流转,如同细碎的金沙,悄无声息地将枯草上的湿气吸附,叶片瞬间变得干燥发脆,轻轻一碰便碎裂成细小的粉末,随风飘散。
随后,他将目光重新投向水面,月光如同银色的薄纱,落在他沟壑纵横的侧脸上,将每一道皱纹都勾勒得格外清晰——那些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有风吹日晒的粗糙,也有守护堰塘的坚定。
他的眼底映出水面的波光,如同两颗细碎的星辰,多了几分平日少见的温和,不再是之前那般深邃难测。
“这鱼通灵性,比人还懂‘气脉’的好坏,知道底下的‘气’不对劲,就往亮处跑呢。”他开口说道,声音比之前柔和了许多,带着一丝对生灵的怜惜,语速也放慢了些,像是在给我足够的时间理解,“你要探查的,就是石缝里那团黑‘气’吧?我守在这儿半个月了,每天子时都会来看看,发现那‘气’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弱一分,今日是这半月来最弱的一次,要是错过了,就得再等三昼夜,下次‘气脉暗换’才能有机会。”
他的话如同一把钥匙,瞬间解开了我心中盘踞许久的疑惑——原来他并非刻意阻拦,而是在默默守护,像一位耐心的守护者,等待最佳的探查时机,生怕我因时机不当而遭遇危险。
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愧疚,之前竟误会他别有目的,甚至想用“意”气强行引导他离开,连忙躬身行礼,腰弯的角度约四十五度,以示郑重:“晚辈愚钝,没能理解刘大爷的苦心,还误会了您的用意,让您费心了,还请您恕罪。”
刘板筋摆了摆手,掌心泛起淡淡的土黄色“气脉”,那“气脉”如同温和的光晕,直径约十厘米,笼罩在他的手掌周围,带着大地般的厚重与温暖:“无妨,换作旁人,遇到有人占着关键点位不走,也会这般想。守堰人做事,本就不求人懂,只求对得起这片水、这片地,对得起祖辈传下来的责任。”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水洞子底部,眼神变得凝重起来,连声音都压低了几分,仿佛怕惊扰到石缝中的邪祟,“那黑‘气’裹着一块晶石,晶石是邪祟的源头,外面还布着‘阴河锁脉阵’,阵眼直接连着地下阴河,能不断汲取阴寒之气。你探查时一定要小心,别让阴寒之气沾到‘意’气,那东西能顺着‘气脉’钻进体内,蚀骨寒心,很难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