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水不暖月 > 第934章 差最后一步

第934章 差最后一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炉身表面的灵槽随之亮起,每一个灵槽都如同一个微型漩涡,将融合后的灵能进一步压缩、提纯——这便是月平对“炭炉”的改良核心。

传统炭炉的灵槽激活顺序杂乱,往往导致灵能在压缩中相互碰撞,损耗率高达三成以上;而月平通过研读《陈氏灵器录》中“三百六十灵槽对应天地节气”的记载,摸索出“按二十四节气顺序激活”的规律——先激活对应“立春”“雨水”的灵槽,引导灵能初步汇聚,再以“夏至”“冬至”灵槽为两极,带动其余灵槽形成螺旋状压缩力,将融合后的灵能压缩至原有体积的十分之一。

灵能压缩的过程中,炭炉表面的灵槽逐一亮起,如同夜空中依次点亮的星辰,淡青黑色的灵能在炉内旋转,形成一道微型灵能漩涡。

月平能清晰感受到灵能密度的变化——最初如同薄雾般松散的灵能,逐渐变得如同液态灵晶般浓稠,每一次压缩,都伴随着灵能中杂质的析出,那些灰黑色的杂息被灵槽过滤,顺着炉壁的细微缝隙排出,消散在山巅的空气中。

“还差最后一步。”月平心中默念,将自身残存的“纯和黑意”注入炭炉——这是“定形灵能”,能让压缩后的灵能保持稳定形态,避免后续转化时溃散。

随着定形灵能的注入,炉内的灵能漩涡逐渐稳定,淡青黑色的灵能如同一块被精心雕琢的墨玉,散发着温润而强劲的气息。

就在此时,此前用作撬动豆腐堰的意箭,正悬浮在镇脉石旁。

这支意箭长约三尺,箭杆由百年灵槐木与玄铁混合锻造而成——灵槐木提供灵能传导性,玄铁则增强箭身的稳定性,箭杆表面用灵铁刻刀精心雕琢着“导脉纹”,纹路从箭尾延伸至箭头,如同一条微型灵脉,能引导灵能顺畅流动。

箭尾系着一缕青色灵丝,那是月平在撬动堰塘时,特意从塘底灵草甸采摘的“灵脉引丝”,丝中吸附着塘底地脉的本源灵能,能让意箭与豆腐堰的地脉产生共鸣。

此刻,意箭仿佛感受到了炭炉的灵能召唤,箭尾的灵丝微微颤动,如同琴弦被轻轻拨动,随后灵丝化作一道青色流光,牵引着整支意箭,径直射向月平的眉心。

意箭飞行的轨迹上,空气泛起细微的灵能涟漪,那是灵丝与山巅灵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丝毫狂暴气息,反而透着精准的引导性。

意箭入眉心的瞬间,月平没有感受到丝毫刺痛,反而如同迎来一位“老友”——箭杆中吸附的塘底本源灵能,与他体内的“纯和黑意”瞬间产生共鸣,两种灵能如同水流汇入江河,顺畅地融入泥丸宫的二样化炭炉中。

他能清晰感知到意箭的每一处细节:箭杆中灵槐木的纹理、玄铁的坚韧、导脉纹的走向,甚至能感受到箭身曾在撬动堰塘时,与岩层碰撞留下的细微印记。

“开始重组。”月平集中精神,操控炭炉内的灵能包裹住意箭。

淡青黑色的灵能如同温柔的水流,将意箭完全覆盖,形成一个淡青色的灵能茧。

灵能茧缓缓旋转,转速逐渐加快,意箭的轮廓在茧中逐渐变得模糊,箭杆、箭头、灵丝的界限慢慢消失,化作一团均匀的灵能光团——这并非“破坏”,而是“解构重组”,将意箭的材质特性与灵能印记完全拆解,再按新的需求重新组合。

月平以自身对“地脉三分”的理解为指引——簸箕山的“聚脉”特性、兔儿山的“疏导”特性、撞杆山的“回流”特性,将光团分裂成三道细微的灵能光丝。

每一道光丝都带着原如意箭的部分特质,却又融入了新的灵能属性:

第一道灵能光丝偏黄,融入了簸箕山“聚脉岩”的灵能特性——光丝中浮现出细小的“聚灵纹”,能在飞行中主动汇聚周边的灵能,增强自身强度,对应簸箕山“灵能汇聚”的核心功能; 第二道灵能光丝偏白,融入了兔儿山“灵草甸”的灵能特性——光丝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滤杂膜”,能过滤飞行中接触到的杂息,确保灵能纯净,对应兔儿山“灵能疏导”的核心功能; 第三道灵能光丝偏黑,融入了撞杆山“暗渠”的灵能特性——光丝末端拖着一缕“回流尾”,能在抵达目标后形成灵能回路,引导灵能循环,对应撞杆山“灵能回流”的核心功能。

灵能光丝在炭炉中停留片刻,如同在吸收炉内的灵能养分,随后逐渐凝聚成箭的形态。

片刻后,三支引脉箭从炭炉中飞出,顺着月平的灵识指引,从眉心射出——与寻常意箭不同,这三支箭通体分别呈淡青黄、淡青白、淡青黑三色,箭身长度比原如意箭缩短了半尺,更便于精准操控;箭身上刻着细密的“引脉纹”,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一座山峰的地脉走向,纹路间距精确到毫厘,确保灵能传导时不出现丝毫偏差;箭头镶嵌着从镇脉石上取下的微量灵晶,灵晶经过月平的灵能淬炼,蕴含着山巅的“中枢灵能”,能精准感知山峰的地脉节点,如同为引脉箭装上了“眼睛”,避免飞行中偏离目标。

就在引脉箭射出的同时,月平的意识海中,一道意念虚影缓缓浮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