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进城了(2 / 2)
史家是有笔墨的,史韵贤昨夜就将给妹妹的书信写好,缝制多日的衣裳和鞋袜总算能送出,迫不及待告别奚春往信差所去了。
奚春则是带着弟弟边打听边往书画斋去,一路上薛奎都不停的扯衣服,神色也是畏畏缩缩的,小手挡在衣裳破洞打补丁的地方,全然没有在村子里自信开朗的模样。
十一岁的小郎君最是费衣服,上次才给新做的一套衣服,在他烧火逮虫子下地的劳累中,早破的不像话了,张香云一边骂半大小子费衣服,一边不停的补。
奚春低头看了他一眼,默然半晌。
书画斋小的可怜,里头的笔墨纸砚更是做工粗糙,木牌上写着的价格叫人望而止步。
她心一狠,花费二钱银子买了一只猪毫笔,一小块砚,还买了四张纸,折好放进背篓里,奚春心都在滴血啊。
读书果然是有钱人的消遣娱乐,二十文一张纸,寻常百姓谁能供家中孩子苦读。
奚春没急着找地方写,而是打算带回家和爹娘舅舅们一起写。
捏了下发愣的弟弟,语调轻快:“想不想吃好的。”
薛奎唰的睁大双眼,用力点头:“想吃。”
姐弟二人背着背篓高高兴兴往街道集市去了,外面是看守的官差,还有一篮子的木牌,若是想进去摆摊叫卖,就要交上十文钱拿牌子,城西和城北的牌子不通用,买东西的老百姓不收钱。
越往里走人越多,好些为了兜售商品的摊贩,直接将吃食往顾客嘴上递,不停说夸赞话。
于阗夏天最多的就是西瓜和葡萄,还有无花果开心果之类的干果零食,瞧见新奇的,奚春都买了放在弟弟背篓里,还给他买了一包瓜子吃。
摊贩都是眼尖的,见姐弟二人虽穿着打扮普通可出手大方,一看就知是别处来的,热情洋溢的介绍一波接着一波,只要弟弟看上的,奚春都买,奎哥儿一扫眉间愁容,甚至都敢主动试吃东西了。
空荡的背篓被装的沉甸甸的,二人索性找了个桥下的茶肆买上二碗一文茶,坐下歇息。寻思一会儿去问问租个铺子多少钱,也不知能不能找到行方便之人。
自从背上无形的贱民身份后,奚春觉得做事都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虽说现在没有贱民平民之分,但户籍制度完善,租赁都需去官府,好些人一知晓就不乐意了,属于无形的歧视。
古代的户籍制度堪比现代的犯罪档案啊,特别是人口不流通,一旦有件大事,闹的满城风雨。
考察一番集市的东西和价钱后,奚春觉得自家的酥油面包相当有卖点,这边食物干巴巴的,吃着香闻着没味,不比浓香四溢的面包。
炒田螺就不想了,再过一月,就要过季了,就在李庄兜售赚点酱醋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