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合军一处,倭国迎战(2 / 2)
但自从传承中原儒家文化之后,他们在认同自己是小国的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变成大国。
所以,倭国藐视周边的所有国家,面对大明却是在不断的试探,先是断供试探大明朝的底线,而后纵容倭寇作乱,甚至隐隐在资助某些倭寇两头通吃。
在这不断试探之下,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原的外交方式,反正只要不主动开战,中原王朝基本不会将目光放在他们的身上。
由是,他们可以肆意妄为,明面一套,背后一套,相信对面的这个王朝最终也会凭着大陆出身的广阔心胸原谅他们这个弹丸小国。
蒙元伐日,那只是一个意外,即便是意外,天数也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这让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甚至于足利义持还公开表示,日本自古敬神,从来不对外称臣,以前不称臣,以后也不会称臣。
这种枉顾以往历史的言论,极大的满足了日本人那脆弱的自尊心,让足利义持的统治越发稳固。
可他们没想到,这一只卧在他们国家身边的远古猛兽,会突然伸出利爪,朝着倭国发起直接进攻。
由是足利义持十分愤怒,但却又十分恐惧,其麾下满朝文武,此时也是吵做了一团。
与镰仓幕府之时不同,室町幕府时期,其他幕府机构权利被压缩,而侍所权利更为扩大。
这些侍所除了负责协助将军管理下属的生死赏罚外,还负责管理如京都等心脏城市的警备。
侍所长官足利氏将军分家一色、山名两家和创业功臣中的赤松、京极两家中的家主负责担任。
这四家被称为四职,其位高权重,全是倭国境内实力强大,兼有数国国土的守护大名。
与四职相对的,则是担任室町幕府管领斯波氏、细川氏、畠山氏,被称为三管领的三大姓。
这四职三管,共同组成了室町幕府的权力核心,负责整个倭国的具体生产和军事决断。
而在明初的倭寇,实际上和这几个倭国大族脱不了干系,不同于后世的倭寇组成,明初时候的倭寇,大部分都是纯正的倭人,他们受着大地主和大名的指示,不断向外掠夺粮食和财货,而后运回倭国。
此时随着大明出兵,室町幕府的权力核心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互相指责,比如一色氏就指责赤松氏联合山名氏偷偷资助倭寇劫掠,导致明军前来。
又有赤松氏指责一色氏联合斯波氏组建浪人军队,私自出海对大明沿岸进行劫掠,引得朝廷愤怒。
其实这几家明里暗里都与倭寇有联系,甚至于幕府将军足利义持也在暗中派遣浪人出海劫掠。
毕竟,抢劫来钱远比自己踏踏实实种地钱要来得快得多,你去明朝进货,一匹丝绸也许需要十两银子,卖到倭国国内,却能卖出几十甚至上百两。
如果老实做生意,那除去关税,利润或许只有两三倍,可若是去大明沿海零元购,利润率却能达到几十倍。
在这种巨大利益驱使下,任何人都会变得无比贪婪,就连幕府将军足利义持也不例外。
此时眼见几家互相指责,足利义持只有一个指示:“征发全部兵力,一定要将联军挡在九州,不得让敌军登陆!”
几个大家自然也知现在不是互相扯后腿之时,于是几大家族一商议,便招募武士、浪人,配合着自家农民军队兵发博多。
大军自十九日开始汇聚,于二十三日,成功汇集四万兵马,抵达了博多湾北部箱崎方面的守备,一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