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真理的范围,文明的毁灭(2 / 2)
说着,他看向了朱高燨道:“不仅是对百姓暴政,对六国移民同样暴政,因而激起了各地反叛!”
此言,自是在暗示朱高燨此次谏言的策略有些过度,他们完全没必要痛打落水狗,如此苛责倭国贵族。
可朱高燨一听此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道:“父皇若说秦对百姓暴政,儿臣无可辩驳。”
“可若是说始皇对六国遗族暴政,那请恕儿臣无法赞同,因为在儿臣看来,秦朝亡就亡在了不够暴政!”
不等朱棣回话,朱高燨便看向了远处河山道:“因是自阶级分化以来,国家资源便永远掌握在这些地主与勋贵手中。”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秦制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这些地主勋贵的利益。”
“而当你手握强权之时,这些勋贵会为了自身家族存续而向你妥协,然则一旦强权丧失,这些人就会为了自身利益卷土重来。”
“这便是人性,不以任何个体的意志为转移,而人最大的祸患,就是传承,上一代的仇恨,往往会传给下一代。”
“所以自古以来,意图复国的王公贵族数之不尽,不管横跨几代,只要手中有权,一有机会,便会掀起动乱,这便是国家的不稳定因素!”
“故在儿臣看来,这世间最要不得的便是妥协,秦之所以亡,不在于苛政,而在于其自身的妥协性。”
“如果秦始皇在统一之后,立即就对六国勋贵出手,而不是向其妥协,那秦固然会亡,但也不至于二世而终。”
“这也就是儿臣为何每到一地,必然先清贵族之理,贵族往往掌握文化传承,只要将其全部清空,我大明的文化便会占据主导地位。”
“如此或许一代两代还会有着亡国之恨,可三代以后,在我大明的文化传承之下,忠君爱国,便会成为主流。”
“而彼等忠的君,只能是大明君主,彼等爱的国,也只能是大明朝,久而久之,这天下之人也就尽成了我大明百姓。”
“这般行事,大明朝或许终有一日还是会毁灭于内部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下一个王朝,终将留着我大明的血脉,这便是文明的扩张。”
“文明的扩张不比吞并国家,文明可以兼并,但是不能妥协,这也是为何宋朝衣冠南渡之后,太祖还是能建立汉人王朝之故。”
“此非谋一世之策,而是如始皇一般,为后世子孙而计,为大明朝的印记能流传于历史上而计!”
他如此说着,山下突然想起了一阵冲锋的声音,是明军攻破了平安京的城墙,正在朝着城内冲杀。
而朱棣,则是坐在原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喃喃自语道:“故而老四你想灭的是文明,而不是一个国家?”
这个论断对他来说属实有些新鲜,也让他有了一种新的感悟,蒙古为何打了又打,总是打不绝?安南为啥叛了又叛无法平定?
归根究底,就在于他只灭了对方的国,却没有毁灭对方的文明,没有军事的帮助,那光凭儒家文化,如何能毁灭一个文明?
没有搞定对方的文明,那就不会有归属感,自然而然也就会不断发生冲突和碰撞了。
或许大明朝就该走这样一条道路,不是单纯的灭国,而是顺带着毁灭文明,如此,终究有一日,明人就会像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想着,朱棣抬起头道:“老四啊,朕明年准备北伐蒙元,带上你的兵马,咱爷俩一道前去!”
“自无不可!”朱高燨笑道:“不过在此之前,此处还是一片烂摊子,需得父皇前去处置!”
说罢,他看向了远处陷入了火海的平安京,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大和文明,也该迎来自己的终局了,他将亲手将其埋葬于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