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万国来朝,波斯人眼中的大明(1 / 2)
六月末,在处理完了倭国之事,朱棣便趁着雨季还未来临之前,乘着琼州战船返回了大明境内。
与朱棣一同返回的,还有大明朝扫平了倭国的消息,并没有杨士奇估计中倭国坚持两三年的状况。
仅仅不到一年,这个地处东亚,人口上千万的国家,就被大明朝的军队所征服。
而这一仗的胜利,也彻底将朱棣的地位再次推高,在明间已经有了圣天子的称谓。
因为这几年,大明的转变实在太过巨大,朱棣不再像之前一般,只顾南征北战,不顾地方吏治。
随着大明朝的反腐工作不断进行,大量的贪官污吏下马,固然或许局面并没有全面好转,可这些事情,却都被百姓看在眼里。
而现在,不仅对贪官污吏手段强硬,朱棣的对外扩张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战果。
连带倭国在内,吕宋、安南、勃泥,四个周边小国,已经让大明开疆扩土了超过百万平方公里。
再加上朱棣前几次北伐蒙古,不断收复失土,设立奴儿干都司等操作,让朱棣功业,即便排在数千年的帝王史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于是此次朱棣回归,各地祥瑞并举,暗示朱棣前往泰山封禅的言论卷土重来。
封禅,也是古时候帝王的至高荣誉之一,自秦始皇开始,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都曾经前往泰山,进行封禅大典。
这本该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可随着宋真宗赵桓封禅之后,这个仪式就变了味。
毕竟凡是封禅的君王,必须都具备几个特点,要么雄才大略,要么贤明治世。
但这两点宋真宗都不符合,其人前往封禅,直接拉低了封禅仪式的逼格。
其实在以往,朝廷也不是没有人建议朱棣封禅,比如礼部尚书吕震、礼部郎中周讷,就曾经建议朱棣前往泰山,以此来强调皇位的正当性。
可朱棣见此,却只是回了一句:圣经未尝言封禅,唐太宗亦不为封禅。
没错,朱老四的偶像,就是李二,因为他和李二一样,都不算是顺位继承。
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功业没达到李二那般之前,封禅不过是给后世人留下笑柄而已。
故眼见礼部强调封禅,朱棣就直接拒绝了此议,并且什么事都要拿着李二来举例,一副不比肩李二不罢休的阵势。
而这一次面对封禅,朱棣的反应就小了不少,因为在这几年,他自认为做的确实不错。
虽说其中有不少朱高燨的助力,可每一次向外扩张,却都能算作他的功业。
再加上疏通大运河,让郑和下西洋等事情,他基本上做到了上古帝王也难以比肩的地步。
你说秦始皇牛吧,统一了六国,可却二世而亡,汉武帝牛吧,北击匈奴,可却打崩了汉朝经济。
至于唐高宗、唐玄宗,一个子承父业,一个半道而衰,如此算来,他若是封禅,还真就是含金量最高的皇帝。
换句话来说,在朱棣眼里,他现在已经有资格封禅了,他敢拍着胸脯告诉朱元璋,你儿子比你干得还好。
但他转念一想,心说封禅的帝王都比不上自己,自己去了,岂不是给他们脸上贴金?
高宗玄宗就算了,宋真宗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和他朱棣并列?所以朱棣这一次的反应小了不少。
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只是回了礼部一句,封禅非我愿,功过后人说,随后就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