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244章 永乐大移民,船队回归

第244章 永乐大移民,船队回归(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明朝的移民工作,其实一直都在进行之中,自从几年前开始,这几年,每年都在以缓慢的速度朝着海外移民。

主要移民地,一则是在吕宋,二则是在勃泥,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地广人稀之地。

尤其是吕宋岛,耕种条件上佳,却因为大部分土地由土著占据,导致现在还是原始丛林。

而大明朝此时正处于人口爆炸阶段,官方人口虽然只有五千万出头,但实际上大明朝的人口却远远超过五千万。

这是因为这个时代存在着大量隐匿人口,有一部分百姓为了少交税,会主动或被动的将自己的户籍降为贱籍。

同时,贱籍是不在人口统计之中的,此外,尚有如军户、匠户、灶户、渔户、教坊户、登户、僧户、道户等,也不在统计之中。

就比如永乐一朝,按照满额官兵来算,全国军户便有三百余万,以每户四人计算,这一部分百姓就有一千二百万。

各种专业人口算起来,绝对不低于一千五百万,若是加上隐匿人口,永乐一朝的实际人口甚至能达到七八千万之多。

如此之多的人口,耕地却只有四百多万顷,也即官方能收上税的耕地仅有四亿亩,人均不到五亩地。

这种情况,使得大明朝压根不缺人,只缺地,所以在占据吕宋之后,朝廷每年都会像吕宋移民数万户,至今已经超过二十万户。

但饶是如此,吕宋等岛现在也处于一种极度缺乏劳动力的状态。

这是因为,移民不是简单的只需要支付路费,保证移民安全抵达基础上,还需要为移民准备粮食和工具、耕牛等。

这一部分消耗使得大明的移民工作进行缓慢,而随着去年黄金洲的开发,接下来十几年之内,朝廷还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支出。

在保证税收的基础上,这实际上并不是一笔短期可以见效的生意。

而这种事情,对于倭国来说却不存在,因为倭国一旦出现大饥荒,那这些倭人就将成为流民状态。

成了流民之后,就不再是正经民众,不需要分户,只需要将其移到吕宋岛上,就能成为当地佃户,让百姓和商人来负担佃户的压力。

这既能减少朝廷的移民压力,也可增加当地人口,还可以增加税收,远比迁移自己国家的百姓赚钱。

所以朱高燨一直都在等待倭国饥荒来临的这一刻,饥荒一旦来临,大明就将成为倭国的救世主。

不仅可以收获名望,调整倭寇的人口结构,还能从中获取一笔巨大的利益,简直稳赚不赔。

在朱高燨的示意之下,朱棣便直接颁布诏令,宣布将倭国纳为大明的土地,且让户部拨调粮食,准备救援倭国的灾民。

此时大明经过了几年积累,朝廷中有着大量陈粮,而随着新收获季节到来,国库又收获了三千万石以上的粮食。

伴随着土豆和玉米的不断推广,这种产量只会不断提高,换而言之,朝廷有钱!

在朱棣下诏之后,户部尚书夏原吉便亲自拨调四百万石粮食作为移民之用,亲自前往倭国主导移民工作。

同一时间,也有大量商人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带着粮食朝着倭国方向涌去。

至十一月份,有数以百万计的倭人断了粮食,随着大明粮食的输入,大量流民开始朝着南部海岛运了过去。

这使得吕宋增加了大量倭国人口,这些倭人由于没有生产资料,到了吕宋之后,只能从事最低贱的工作,大大缓解了吕宋岛的人力缺口。

当然,朱高燨在这其中,也扮演者重要角色,远在向朝廷传回消息之前,他就已经下令琼州开始对倭人进行移民。

大量的琼州商人北上,以少量的粮食为代价,运送了数十万百姓南下进入棉兰老岛、马来群岛,甚至给运到了澳洲。

此举也彻底开启了倭人的对外移民,据统计,从1420年开始,到1426年,有超过三百万的倭人被送到了东南亚定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