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周公瑾,望你不负大兴啊(1 / 2)
“王上。”
王朗恭敬道:“其中,百姓增幅,是因为扶南等地百姓迁入大兴,加上这两年新生儿颇多所至,人均田产已经不算少了,毕竟大兴初治中原与西土,有很多荒田还未来得及开垦。”
宁辰点了点头。
诸葛亮踏步出列,恭敬道:“王上,这几年大兴宝钞刊印以流入坊间的奏疏,臣已经呈入内史省,预计年内可以呈递,此次科考各州府与长安合计花费超过三万万钱,大多是由州刺史财政垫付,臣以为科考可兴,但不能年年而举,不然学子奔波,财政消耗,都有损国力。”
“臣附议。”
“臣等附议。
王朗,荀缉,张昭等人出列附喝。
这个时代,车马很慢,偏远之州来回奔波便是大半年。
若是长此以往而兴科举,是可以开科取仕,可是对国力的消耗极为严重。
科举之盛。
他们有所观。
可是,消耗的财力,精力也极为惊人。
所以,当诸葛亮提出谏言之时,大部分人都站出来附和。
“孤清楚。”
宁辰翻看着奏疏,沉声道:“此科举,暂为三年一次,但是各州郡学堂,学院,学府的课考不得延后!”
“喏。”
司马徽出列恭敬道。
宁辰抬头说道:“明年年初,大兴户籍人口度支统计在大兴辑报刊发,大兴不需要遮蔽。”
“喏。”
王朗恭敬道。
宁辰再度道:“民事,军事皆要上心,各部司监这两年做好备战的准备,军议司可曾拟算伐北四州之战的消耗?”
“王上。”
荀攸踏步出列,恭敬道:“军议司粗略拟算,若是与北四州交伐,预计消耗钱财超过六十万万钱,至于储粮与军械锻造另外计算,储备官吏暂时还未有定论。”
宁辰眉头一皱,沉声道:“明年,后年还是以恢复民生为主,军议司与内史省拿出平天下之章程,孤欲在后年秋收之后用兵,争取一年之内平定天下,尤其是对各府大军的调动,军议司可以召回各府大都护商议。”
“喏。”
荀攸恭敬道。
宁辰再度道:“年后正月,召回中阁祭酒,西域暂时放下,以通行商业为主,孤要试探西域各国,还有大月氏的国力。”
“喏。”
荀攸再度应道。
宁辰目光落在众人身上,沉声道:“明日就休沐了,但是内史省劳累一些,将宝钞司奏疏复审,呈入长平殿中。”
“喏。”
鲁肃,张昭,诸葛瑾应道。
“便如此吧。”
宁辰起身看向众人,淡笑道:“年关将至,诸位休沐也轻松一些,这两年大兴变化巨大,各部司也极为辛劳。”
“谢王上。”
众文武作揖而拜道。
“退朝吧。”
宁辰握着一本奏疏踏步走向司德殿。
路过众人之时,无不是垂首俯瞰其册。
明晃晃的兴西土章程等字眼,直径映入众人的眼帘,也明白宁辰对于治理西土的迫切。
“呼。”
宁辰远去大殿。
左右文武臣卿,方才松了口气。
“元直。”
荀攸揉了揉眉心,沉声道:“这两年不与北四州交伐,年后等章程粗拟之后,你在奔赴兖州吧。”
“喏。”
徐庶点了点头。
鲁肃亦是说道:“子布,子瑜,我们今日辛苦一些,将宝钞司奏疏审核完成,呈入宫内由王上批阅。”
“喏。”
张昭,诸葛瑾颔首应允。
这一年,大兴的变化极为显著。
汉水入渭的畅通,让南地舰船可以往来。
同时,结束夷州特殊善政,兴中原民事,为西土拟善政,增加五府将士甲胄,军械,展开科考等等。
这一年,称得上一场蜕骨之变。
接下来两年,将是他们为准备攻伐北四州,承平天下的准备。
粮草,物资,民生整饬,战马,官吏储备等等,打赢大魏他们自信可以,但打下了,还要进行治理。
如此庞大的战役,大兴文武谁也不敢松懈。
而大兴也远比荀彧想象的稳重,不止三年修缮期,而是足足近四年之多。
三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