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信奉全真,方可求全(2 / 2)
马超依次介绍道:“刑部右侍郎法孝直,礼部右侍郎顾元叹,工部右侍郎也是我们军议司的北阁祭酒,户部右侍郎诸葛孔明,司储主事荀缉……!”
“额。”
赵云有些瞠目结舌。
马超若有所思,淡笑道:“孔明与子瑜是兄弟,荀缉与军议司丞是父子,但是三熟稻谷是荀缉所至,你应该听说过,而大兴宝钞,标准化大兴都是孔明所为,故而他们二人是才能所至!”
“听闻过。”
赵云点了点头道。
入长安之后,他虽未前往大兴学府翻阅书籍。
但是,也听过不少奇闻异事,荀缉报刊,大兴辑报也曾翻阅过,自然清楚二人对于大兴的功绩。
“王上至。”
“诸卿入殿。”
泰阶之上,王虎披甲扶剑而啸。
“走吧。”
鲁肃,荀攸二人率先而行。
马超则在人群中低语道:“王虎,天岳山下来的人,从王上亲卫开始,直至大兴卫,他所率五万大兴卫,只负责王宫与内城,长安外城是神机营在负责!”
“嗯。”
赵云踩踏着泰阶而上。
广袤,宏伟,壮丽无比的四海归一映入眼帘。
八柱四门敞开,左文右武随之入朝,宽阔的殿宇,以及九层石台之上的王位,好似在众星拱月。
“王上万年。”
荀攸,鲁肃,张昭等人作揖长喝。
“大兴万年。”
“诸位免礼。”
宁辰目光扫过众臣卿,目光最后落在赵云身上。
“王上。”
工部尚书乔蕤出列,恭敬道:“近两年时间,各地学堂,学院,学府已经修建完成,不过大兴司业以为南北学府不足,可兴东南西北中五座学府,而后再是大兴学府,此事臣与大兴司业的联合奏疏已经呈上内史省复审。”
“王上。”
鲁肃踏步出列,作揖道:“此事内史省复议,大兴学子愈发多了起来,三年之科举,确实需要给予落榜考生复课之处,而且天下之广袤,学子难以奔赴数州之地去两座学府,故而五方学府为重!”
“孤看了。”
“此事值得商榷。”
宁辰翻看着文书,沉声道:“孤也未曾想到,大兴学子的增长速度极快,这两年新生儿也多了不少,也未有过多的寿者老去,五方学府可设,然大兴司业的教材也当重新编撰了,这两年孤看了不少荀缉报刊,你们所行尚可。”
“喏。”
乔蕤,司马徽躬身道。
王朗踏步出列,恭敬道:“王上,宁州户籍已经统计完成,臣已经呈递入宫,良田清丈需要在今年秋收之后,南府军驻夫甘都卢郡,修建渡口,与百乘王朝通商,故而交趾,东治商业舰船兴盛,今年上半年商税超过五万万钱。”
“嗯?”
宁辰微微一愣。
王朗恭敬道:“大兴的酒水,玉器,丝绸,茶叶,瓷器,琉璃制品,乃至番薯,玉米等等极受热捧。”
“嗯。”
宁辰目光戏谑道。
司马徽出列道:“王上,去年百乘王朝商客贩芋头入大兴,亦如书中所写,可亩产十余石,农业商会与农业学子已经开始培育,预计两年内可传播大兴各地种植。”
“可。”
宁辰沉声道:“必要之时,可以让农业学子前往百乘王朝体验风土人情,了解他们地貌与天时,寻找适合大兴的农物。”
“喏。”
司马懿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