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 第117章 殿上对峙

第117章 殿上对峙(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如钟,在肃穆的大殿中回荡:“《祖训录》中明明白白写着,若朝廷有奸臣当道,诸王当整装兵马,听候新帝召唤入京,拨乱反正!”

“如今朝无正臣,内有奸逆,本王举兵诛讨,不过是为清君侧之恶,何错之有?!”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群臣,最终落在齐泰身上,语气愈发坚定,“黄子澄、齐泰二人居心叵测,长期蒙蔽圣听,祸乱朝纲,理当清除!”

“本王师出有名,绝非谋逆!”

“事已至此,你还敢在此一派胡言!”朱棣话音刚落,站在群臣之首的齐泰立刻迈步而出,朝服的衣摆因动作急促而不停晃动。

他指着朱棣的鼻子,气得面色涨红,声音尖利:“陛下仁厚,念及叔侄之情,多次对你手下留情!”

“你却不知感恩,反而兴兵作乱,如今沦为阶下囚,竟还不知悔改?!”

站在朱棣身后的李景隆,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由得眯了眯双眼。

其实刚踏入大殿时,他便注意到了站在前列的齐泰。

自己不过离京月余,朱允炆竟已将因罪罢官的齐泰重新启用,还让他回到了群臣之首的位置。

这一举动足以说明,齐泰在朱允炆心中的分量,远比他想象的更重。

先前北上平乱时,齐泰等人从中作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齐泰官复原职,恐怕往后的日子不会太平。

“朕实在没有想到,时至今日,你居然依旧毫无悔意...”朱允炆轻轻摇了摇头,看向朱棣的目光中满是失望。

“恐怕当初太祖爷爷将朕封为皇太孙之时,你心中便已生出二心,暗中谋划篡夺皇位了吧?”

他向前走了两步,声音陡然提高:“若不是朕心慈手软,念及血脉亲情,将你的儿子放回北平,你又怎敢毫无顾忌地起兵叛乱?!”

“而你如今的下场,全是你咎由自取!”

朱棣闻言,发出一声冷哼,眉宇间闪过一抹不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若不是你登基后急功近利,削藩手段狠辣,对诸王赶尽杀绝...”

“朕从未想过赶尽杀绝!”没等朱棣把话说完,朱允炆便厉声打断,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你身为皇子,更应当明白,要想大明江山稳固,削藩乃是重中之重!”

“若任由诸王手握重兵,割据一方,日后必成祸患!”

他指着朱棣,情绪愈发激动:“若不是太祖爷爷对你一再容忍,念及父子之情,你的麾下怎会拥有二十万兵马?”

“你又怎敢凭借这些兵力,与朝廷公然抗衡?事到如今,你还敢说自己没有二心?!”

“如今你是赢家,自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朱棣冷笑一声,脸上满是嘲讽,“总之,本王从未想过谋逆,只是你心胸狭隘,容不下身边任何有权势之人罢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突然投向李景隆,声音里带着几分嘲讽:“现成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若非如此,曹国公李景隆两次率军北上平乱,为何每次回京之时,你都对他忌惮三分,暗中提防?”

“我今日的下场,早晚也会是他将来的结局!”

“住口!”朱允炆脸色骤变,厉声喝止,下意识地瞟了一眼站在大殿中央的李景隆,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见李景隆始终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情绪,他心中才稍稍安定,但语气依旧带着怒意:“休得在此胡言乱语,挑拨君臣关系!”

看到朱允炆的反应,朱棣突然笑了,笑得前仰后合,肆无忌惮。

“既然你死不悔改,冥顽不灵,那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朱允炆被朱棣的笑声惹得怒火中烧,冷冷地瞪了他一眼,随即摆了摆手,语气决绝,“朱棣目无君威,犯上作乱,罪大恶极!即日起打入天牢,此生不得赦免!”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念在你是朕的四叔,血脉相连,朕不杀你,就让你在天牢中终老一生,永不见天日!”

随着朱允炆的话音落下,陆承渊立刻上前,朝两侧的羽林卫使了个眼色。

两名羽林卫直接上前,架起地上的朱棣便向外拖去。

朱棣挣扎着抬头,看着丹陛上故作痛心的朱允炆,忍不住仰头狂笑不止,笑声中满是不甘与嘲讽,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求饶认错的话。

看着朱棣被羽林卫拖出大殿,殿内的文武百官神色各异,有人面露惊惧,有人暗自庆幸,还有人若有所思。

他们忍不住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声音虽轻,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众人心中都清楚,以朱棣谋逆的罪名,即便凌迟处死也不为过,但谁都没有想到,他居然还能侥幸留下一条命。

只是他们不知道,朱允炆对朱棣早已恨之入骨,之所以不杀他,不过是担心背负“弑叔”的污名,怕日后史书中留下对自己不利的污点,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

“李卿,方才逆臣朱棣所言,全都是无稽之谈,胡言乱语,你可千万别被他挑拨离间啊。”

待殿内的议论声稍稍平息,朱允炆转过头,目光落在李景隆身上,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中满是安抚。

他缓步走下丹陛,来到李景隆面前:“多亏了你,燕乱才可以这么快平息,你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这些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未对你有过半分疑心。”

李景隆微微躬身,行了一礼,脸上平静如水,仿佛方才朱棣的挑拨从未入耳。

“多谢陛下赞誉,逆臣之言本就不可信,微臣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紧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齐泰,语气平静地问道:“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还望陛下解惑。”

“齐泰不是因罪被罢了官职么?怎么今日却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李景隆身上,脸上满是惊讶。

不少官员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生怕引火烧身。

齐泰的脸色更是瞬间变得难看无比,却又不敢主动开口辩解,只能狠狠地瞪了李景隆一眼。

朱允炆没想到李景隆会突然提及此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打了个哈哈,试图掩饰过去:“李卿离京月余,一直在前线领兵作战,朝中有些事不知情也属正常。”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一副认真的神情:“先前任命的新任兵部尚书,才学浅薄,行事昏聩无能,处理军务时屡屡出错,实在难以胜任兵部尚书一职。”

“更何况如今燕乱已平,百废待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齐泰虽有过错,但终究能力出众,故而朕便恢复了他的官职,好让他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

说到最后,朱允炆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怎么,李卿对此事有异议?”

李景隆心中冷笑,朱允炆最后这句话,分明是给他挖了个坑。

若是他真的提出异议,便是质疑天子对官员的任命,在满朝文武面前,这无疑是公然以下犯上。

不仅会落得个“目无君上”的罪名,还会让朱允炆找到整治他的借口。

他微微低头,拱手行了一礼,语气恭敬:“不敢,陛下圣明,微臣只是随口一问,并无他意。”

朱允炆见李景隆识趣,便没有继续追问,脸上的笑容重新缓和下来。

只是他的眼底深处,那一丝忌惮与防备,却始终未曾消散。

殿内的文武百官也暗自松了口气,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总算是暂时平息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