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 第119章 我要当爸爸了

第119章 我要当爸爸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袁楚凝猛地抬起头,用力摇了摇,嘴角不自觉地绽开一抹满足的笑。

再看向李景隆时,眼眶已经红了,晶莹的泪珠在眼尾打转,却迟迟没有落下。

那是久别重逢的幸福,是见他平安归来的高兴,此刻全都化作了这滚烫的泪意。

“既然他都回来了,那么大的好消息,你还不亲口告诉他?”李母转头看了二人一眼,,忍不住笑着打趣,“这事啊,还是得你自己说,他听着才高兴。”

话音刚落,袁楚凝的脸颊瞬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连耳根都泛着热。

她慌忙低下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裙摆的绣线,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先前那份温柔从容,此刻全都被羞涩取代。

李景隆挑了挑眉,看看满脸通红的袁楚凝,又看看笑得意味深长的李母,脸上满是茫然。

一旁的下人们看着少主这副一头雾水的模样,都忍不住掩着嘴偷笑。

“到底是什么好消息?”李景隆忍不住追问,目光重新落回袁楚凝身上,眉宇间的疑惑更浓了。

袁楚凝头埋得更低了,下巴几乎要抵到胸口。

她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只听见喉咙里传来细碎的嘟囔声。

“罢了罢了,还是我来说吧。”李母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指了指袁楚凝的小腹,语气里满是欢喜,“景隆,你要当爹了。”

听闻此言,李景隆像是被雷击中了一般,顿时睁大了双眼,不敢相信的看向了袁楚凝。

袁楚凝被他看得越发羞涩,头垂得更低了,脸颊红得几乎要滴血,连脖颈都染上了一层薄红。

“真的?!”李景隆终于反应过来,声音里满是激动。

他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抓起袁楚凝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去,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颤抖。

“嗯...”袁楚凝声音细若蚊蚋,却带着藏不住的幸福。

“啊!太好了!我要当爸爸了!”李景隆再也抑制不住心底的狂喜,一把将袁楚凝轻轻抱起,原地转了个圈,嘴里兴奋地呐喊着。

虽然他一直将嫣儿视如己出,疼她爱她,可那终究不是他亲生的孩子。

如今袁楚凝腹中怀着的,是他和她的骨肉,是他李景隆的亲生孩儿!

这份喜悦,比打赢任何一场胜仗都要强烈。

下人们看着少主这般不管不顾的举动,都纷纷别过头去,可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连眼角都带着几分欣慰。

李母也有些尴尬地摆了摆手,佯装不满地责备:“好了好了,快放她下来!小心腹中的胎儿,可不能这么莽撞!”

“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

李景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些失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抑制住心底的激动,将袁楚凝小心翼翼地放下来。

看着袁楚凝红得像苹果的脸颊,伸手轻轻拂去她鬓边的碎发,眼神里满是珍视。

“少主,您刚刚喊的‘爸爸’,是何意啊?”一旁的枫伯实在忍不住,满脸诧异地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纷纷看向李景隆,眼神里满是疑惑,看样子刚刚全都听到了。

“呃...”李景隆顿时愣住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尴尬地咳嗽了一声,伸手挠了挠头。

“这‘爸爸’的意思啊,就是‘父亲’的意思...是一种远古时候的叫法,世间罕见,我也是之前在一本古籍上无意中看到的,一时激动就喊出来了。”

众人听了他的解释,依旧皱着眉头,脸上的疑惑丝毫未减。

“哎呀,外面风大,楚凝怀着孕呢,可不能在外面久站,小心着凉。”李景隆见状,连忙转移话题,伸手扶住袁楚凝的胳膊,快步往晚枫堂内走去。

李母看着两人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也跟着往里走。

下人们见状,也都不再停留,相视一笑后,纷纷跟了进去。

由于李景隆凯旋而归,今夜的晚枫堂大摆宴席,杀鸡宰羊,好不热闹。

此前羽林卫围山软禁之事,李母一早就下了令,李家上下,都不准当着李景隆的面提起半个字。

为了李家安危,所有人都当作这件事从未发生过。

可李景隆心中明白,这是李母在刻意保护他,不希望因此让李景隆和天子之间产生嫌隙。

但李母并不知道,他和朱允炆之间那份曾经的信任,早已在猜忌与算计中,碎得再也拼凑不起来了。

接下来的几日,李景隆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袁楚凝身边,将里里外外的杂事全都交给了枫伯处理。

怀有身孕的袁楚凝,成了晚枫堂里最金贵的人,后厨每日变着花样给她做滋补的汤羹。

而随着燕乱平息,京都内外,所有人都将李景隆当成了英雄。

朝臣们在朝堂上纷纷赞扬他的功绩,百姓们在街头巷尾不停地称颂着他的英勇。

虽然他主动交出了兵权,可声望却达到了顶峰,成了京都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他,称赞他。

可这份风光,却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

奉天殿内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看着书案上那一摞厚厚的奏折,眉头紧紧地锁着。

眼神里满是凝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书案,发出沉闷的声响,显露出他此刻内心中的烦躁与不安。

那些奏折里,十有八九都是为李景隆请功的。

有的大臣说李景隆平定燕乱,功勋卓著,应当加官进爵;有的大臣说李景隆护国安邦,鞠躬尽瘁,应当拜将封侯。

甚至还有大臣提议,让李景隆重新执掌兵权,震慑四方。

宫外那些沸沸扬扬的流言他早已知晓,他原本想着,只要自己充耳不闻,李景隆的声望总会慢慢降下去。

可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连朝臣们都开始集体为李景隆请功,这让他如何能坐得住?

李景隆能凭一枪一马轻易吓退十万燕逆铁骑,逼着燕军在涿州城外寸步不敢进!

这些事迹早就在坊间传开,这样的李景隆,他怎能不忌惮?

他甚至已经开始后悔了。

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后悔,到底该从哪里开始——是从当初逼着李景隆北上挂帅开始?还是从派羽林卫围了栖霞山,试探他的忠心开始。

烛火摇曳,将朱允炆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冰冷的墙上,显得格外孤寂。

他看着殿外沉沉的夜色,心中的忧虑,像潮水般汹涌而来,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