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法兰西之父 > 第二百二十五章 第一批移民

第二百二十五章 第一批移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四师的一万七千名官兵,集中在操场上,不借用大喇叭根本无法完成讲话,与之相比,科曼带来的宪兵营人数少得可怜。

好在第四师的轻重武器都被科曼卖了,想要来一手校场发饷,不必着甲还是有这个可能的。

只不过科曼作为杰出拥军标杆,绝对不会这么做。

站在高台眺望了一眼人数过万无边无际的具象化场面之后,科曼清了清嗓子,代表法属印支总督府和法属印支宪兵司令部,对越南国民军第四师本次在镇压马达加斯加暴动当中的表现表达感谢。

法国极少采取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感谢殖民地的部队?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科曼身为形式主义大国长大的人,可并不排斥这种场面。

他的前世可是唯一一个还保留罗马军旗在生活当中的国家,没有错,就是送锦旗,锦旗是罗马军旗的样式。

仔细看就知道,锦旗的样式和东方大国的传统风格格格不入,东方大国当然本来就有这个传统,比如万民伞、佛教百衲衣之类等意义重大的传统。

但送锦旗,确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从苏联那边传过来的表彰形式,苏联的前身帝俄可是号称第三罗马,苏联成立之后也受到了影响。

从苏联阅兵时候的布置就能看出来,罗马帝国样式的装饰非常多。

送锦旗也就和东方大国传统上万民伞、百衲衣之类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了被广泛接受的表彰形式。

苏联解体之后,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俄罗斯都已经没有了这个传统,至于西欧国家这个传统消失的更早,剩下的越南朝鲜根本没有影响力,东方大国也就成为了世界上人们能看见的,唯一一个把罗马军旗融入到生活中的国家。

送锦旗这种表彰形式,属于送给别人你看到了不会当回事,但要是送给你,你肯定要挂墙上让人看到的形式,有着巨大的心理作用。

东方大国的游客、留学生去欧洲的时候,碰到事情感谢送一个锦旗,当地人都激动的不像话。既然东罗马是罗,东方大国就不是罗了么?

在拿着演讲稿结束了感谢之后,科曼的讲话内容急速朝着十字军的口吻靠拢,“参加镇压暴动的战士们,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和先知一同哀叹:我眼中流泪,以致失明;我的心肠扰乱,肝胆涂地!祂在十字架上亲身承担了全人类的罪与苦。所以,在祂里面,我们的哀恸不被轻视,我们的呼求不被忽略。”

在科曼停顿翻篇的时候,自有军中牧师起到带头辩经的作用,“阿门……”

“阿门!”军人们在牧师的引导下,呈现了羊群作用,似是对之前的战斗和罪行表达深深地忏悔。

“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是战争与不安,但主耶稣留给我们的,是出人意外的平安。”科曼好像是一个神棍念念叨叨,“伤痛不会一夜消失。但我们不是独自前行。上帝慈爱每一个战士,抚慰每一个人的悲伤心灵,更不会忘记我我主基督的旗帜下,吟唱永恒的赞歌。”

“现在,把本次军事行动当中阵亡的六百三十名战士的家属请上来。”科曼大声的喊道,上帝虽然也重要,但要是不发钱,效果就大打折扣。

哪怕是在上帝面前,该加钱也是要加钱的。

随着科曼的命令,一支可以称得上是老弱病残的阵亡士兵家属,依次出现在军营的高台上,来领取自己丈夫、孩子或者是兄弟用命换来的抚恤金。

抚恤金就是要公开发放,只有这样才会让其他士兵看到,在自己在战场上出现不幸的时候,自己的家人不会因此痛苦,可以继续坚强的活下去。

博卡萨距离科曼有五米远,眼看着科曼大演特演,下方的一些参战官兵红了眼眶,倒吸一口凉气,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

十亿法郎还是很够用的,反正这玩意法国只要不投放在国内,印起来也不占什么成本,现在发出去也影响不到法国的物价。

在给阵亡战士家属发钱,当面点清之后,剩下的奖金就由宪兵营的军人来代劳,按照马达加斯加暴动的时间,发放了三个月的双倍奖金。所有发放的法郎当面点清,全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