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铁路开工(2 / 2)
到了真正要二选一的时候,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面对的环境,才是真正到了要命的时候,所面临的真是处境。
“苏联只要以色列建国稳住了,马上就会抛弃以色列。那么法国干嘛上去凑热闹。”科曼深知又到了键政的时候,就英国托管时间一旦结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必然爆发战争的报告,已经新鲜出炉。
报告核心是以色列的建国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共同支持,法国就算是采取亲近以色列的态度,在美国和苏联衬托下也不会得到感激。
至于一旦爆发战争的胜负,科曼在报告当中着重强调了,虽然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基督徒已经迁走,但法兰西第一集团军的叙利亚穆斯林军人,短时间内仍然会控制这个国家的政权。
经过世界大战的战友情是存在的,一旦因为阿以战争做出切割,对当前一百一十万法军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更何况法国在北非推动的地中海铁路连接计划,包括了很多穆斯林国家,靠近以色列将会影响法兰西联邦的构建。
法国有很多理由袖手旁观,此时还多出来了一条地中海铁路计划,不应该像是另外一个世界那样,采取亲近以色列的态度。
就巴以分治的决议做出分析报告,发送到巴黎之后,科曼便继续自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顺便照顾一下艾娃加德纳的剧组,人家被科曼一声令下,就出面跑东跑西,他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怎么可以。
剧组当中,正式拍摄战斗戏份的时候,饰演法军和饰演越盟的群众演员正在打的不可开交,科曼来的时候,观察了一下,将军现代战争是炮战果然诚不欺我,正好是拍摄一段炮战的镜头。
越盟炮兵的体力已经接近枯竭,炮击速度和准确度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胜利的天平渐渐开始向着法国方面倾斜,法国迫击炮的射击越来越凶猛精准,逼得越盟的迫击炮队只能不断的移动着发射阵地,偶尔才发射一两发炮弹进行还击。
越南人引以为豪的灵活走位竟然被慢慢压制住了,连带着残余兵力也只能躲藏在山坡上的草丛中向着据点射击,再也无力发起进一步行动。
科曼观望了一会,询问了一下法军士兵客串的电影顾问,这种战斗是否贴近现实,在荧幕上的表现力如何。
而另外一个机组当中,编剧正在安慰几个女演员为电影事业所做出的牺牲,尤其是对其中一个面容精致,必然在电影业有一席之地的女孩进行安慰,“泰勒,你刚刚的表现,哪怕是机组人员都感到痛心,最终成功逃离魔掌的的表现,极其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就好像真的面对强暴一样……”
“这样就好。”泰勒声抽泣的回答,忽然紫色双眸看到了一个带着黑色高桶帽的身影,那不是给自己讲戏的少校?枉她这么信任他。
“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虽然南方安全形势还可以,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科曼手插裤兜,道貌岸然的模样全无给泰勒讲戏的嘴脸,任谁看都是一派国家栋梁的姿态,正对着剧组和安保人员进行训诫。
遥远的阿尔及尔,军管制度下的法军总司令朱安将军,对海外省几乎有着绝对的权威,由他亲自宣布地中海铁路计划的开工在合适不过了,尤其是趁着摩洛哥和突尼斯的法军还在的时候。
观礼台立在郊外上面挤满了人:从巴黎远道而来的人民共和运动议员皮埃尔·莫罗,穿着熨帖的白色热带西装,额头上却渗着细密的汗珠;本地的殖民官员,戴着软木遮阳帽,志得意满地交谈着;还有穿着笔挺军服的法国军官。
朱安将军的讲话,满是关于进步、繁荣与法兰西联邦共同体光辉未来的辞藻,“这条铁路,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文明……”
讲话完毕之后,在工程师的操作下,猛地动了起来。它的钢铁巨臂发出沉重的轰鸣,巨大的铲斗如同野兽的利颚,狠狠地咬向大地!
在军人们的吆喝声中,铁路大军开始像蚁群一样涌动起来,镐头和铁锹与砾石碰撞,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声响。
“朱安将军。”莫罗找到了阿尔及利亚法军司令朱安,口中带着一丝感叹道,“我没有想到,军队的行动比我们还要更快,资金还没有到位。”
“资金可以再等等,但海外省的安全形势不能再等了。”朱安将军就出生在海外省,他比巴黎尊敬的国民议会议员们更能够认识到紧迫性。
他十分同意那张接到电报当中所描述的,越早动工越好的论断。
因此在得到了巴黎的回复之后就迅速宣布铁路开工,当然他也感激这一次人民共和运动在国民议会所处的努力,“不知道真正忠于国家的党派,这一次能不能找到执政权?”
“我看问题不大。”莫罗的笑容当中充斥着自信,“社会党和法共的分裂,让我们拿回政权的成功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