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明王朝1627 > 第165章 孙承宗看起来不太行啊

第165章 孙承宗看起来不太行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同来的兵,箭囊里带四十支轻箭。

辽东来的兵,却是带三十支重箭,个别军官还会自备三眼统。

可落到具体的火药、弹丸配给,又各有不同。

整个勇卫营,看似旗帜统一,军令互通,但内里却是一支拼凑起来的「八国联军」

这算个啥事!

但这其实也怪他—

登基第三日,他便让高时明找来了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

见过孙承宗后,又翻出了他所作的《车营叩问合编》。

可惜之前一直忙于人事调整和京师公文筛选、新政推行、蒙古之战等事,实在是无暇细读。

直到第三次日讲之后,他才终于抽出了时间,将这几本兵书细细读完。

读完之后,他才明白,这支勇卫营,到底哪里不对。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简直是一部军事百科全书。

从兵员选拔、日常训练,到武器配给、阵法操演,再到军法军纪、安营扎寨,无所不包,详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其中甚至连宿营之时,几人分配一个厕所都写了。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

「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甚至这份兵书分为多册,总兵、参将、把总、队长、伍长、土卒,有各自需要学习和背诵的内容全都各不相同。

这已经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操典。

当然,里面也夹杂了一些类似「今人但求日吉,而不知本命冲克所犯」、「上官初四不为祥」之类的糟粕,但瑕不掩瑜。

但是,朱由检跟练了一个月,却从来没见过有人依此法练兵。

各人随时阵列、校射等各自奋勇,也能沿著大明旧制协同如一,但细节处却全是问题。

而孙承宗的《车营叩答合编》,就更让朱由检大开眼界了。

这本书,以问答形式,从实用角度给出了车营、骑营、水营等互相配合,在辽东地理条件下的各种用法。

但是——

通篇都用文言文,可想而知是一本写给「士大夫」而非「黔首」去看的兵书。

这也就罢了。

其中一些内容,看得实在是让他都有一种「且待小僧伸伸脚」之感。

比如其中一问:车队行进时陷入泥泞,遭遇敌袭,该怎么办?

书中回答是:立刻固守,然后派奇兵攻击敌人侧翼,或者巧妙埋伏在敌人后方。敌人必定退却,我军再擂鼓出击,敌人就会惊慌败走。派遣侦察兵探查来路,阻击使其不能前进,则更为巧妙。

朱由检看完,差点没把手里的书给扔了。

什么叫巧妙埋伏在敌人后方?都火烧眉毛了,上哪儿变出一支奇兵去埋伏?

什么叫敌人必定退却?

万一他不退呢?他冲过来硬打呢?

还有,斥候探路不是常规操作吗?什么时候成了「巧妙」的奇谋了?

看完这本书,朱由检对自己派孙承宗督师蓟辽的决定,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老孙头,看起来实在是不擅用兵啊。

这书的内容——他妈的也太扯淡了。

算了——蓟辽督师,本就没指望他是个常遇春。

能做个李善长好好将粮饷、人事、贪腐料理好就行了。

至于真正的练兵之法,现在看来,好像只能靠他朱由检自己努力了。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声音变得冷冽。

「朕今日叫你们来,所为三事,互相关联,环环相扣,尔等要仔细听好。」

六人精神一振,齐齐拱手:「臣等遵旨!」

「其一,乃是敌情!」

朱由检的声音不大,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塘报奏疏之中,对建奴战法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蒙古善射,强于女真;又有言女真骑射,五步之内,见者披靡。

??b√

「有真甲胄精良,又有我明甲胄薄弱如纸。」

「有其披双甲死兵,又有不过是棉甲铁甲之别。」

「此类种种,真假难辨。若如尔等亲临战阵之人尚好,可那些未曾见过建奴的将官兵卒,又该以何为准?」

「朕要尔等,遍访麾下,凡与建奴、鞑虏亲手交战过者,无论官阶高低,将其所知所见,尽数汇集成册!敌之战法、队列、武备、习性,无分巨细,皆要录明!」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众人,加重了语气:

「切勿学那书生空谈,一字一句,务必鞭鞭见血,让每个字都能在战场上救命!明白吗?!」

「遵命,陛下!」六人齐声应诺。

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

写的不好,打回去重写就是。

他相信,没有什么比让这群武夫反复修改文案更能让他们学会说人话的了。

而且直面生死的他们,应该写不出这种「红衣大炮,糜烂数十里的话。」

谁要敢写,朱由检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军杖之下,何物不糜烂!

「其二,便是操典。」

「戚少保之《练兵实纪》,堪称古今第实要兵书。但是——」

朱由检顿了顿,看著众人。

「这毕竟是万历年间的兵书,戚少保当年所面对的,是蒙古人,而非女真人。如今的火器、战法,皆已不同。「

「其在南方做《绩效新书》,在北方做《练兵实纪》,可见兵书并无万世不易、适用天下之理。「

「是故,这操典,也需与时俱进,重新修订。「

「你们六人,将《练兵实纪》给朕细细读透,然后各写一篇策论,说说这本书如今哪里不对,哪里当改,哪里要增,哪里要删。十日之后,朕要看。

几人眼中瞬间燃起了光芒,这是天子在考校他们,更是给了他们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其三,便是拉练!」

「待敌情汇集成册,新操典有了眉目,自十一月起,勇卫营每营每月,皆需拉练两次。」

「一次急军,一次常规军。具体的路线、任务、要求,徐应元到时会发到你们上。」

「朕要亲眼看看,你们练出来的兵,究竟是能战之兵,还是只能在校场上走个过场的样子货!」

他扫视六人,缓缓抛出了最后的筹码。

「以上三事,每一件的头名,在十二月选任千总之时,皆可另加十分。「

「诸位,努力吧。朕等著你们之中,能再出一个戚少保来!」

「戚少保当初未能封侯,但在你们这里,朕可是以国公相待!」

这一次,六人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他们的声音嘶哑而又坚定,带著前所未有的渴望,汇成一股冲天的声浪。

「臣等,万死不辞!」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看了看天色,转身对徐应元道:「下令放饭吧,朕先回宫了。」

说罢,他一挥龙袖,转身下高台。

身后,六位把总齐齐跪倒。

紧接著,校场之上,三千兵卒甲叶碰撞,如潮水般跪下。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之声,响彻云霄。

曹变蛟缓缓起身,他看了一眼身边同样心潮澎湃的其余五人,眼中燃起了熊熊斗志。

戚少保么——

呵。

我曹变蛟,便是曹变蛟三个字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