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六二,巳日乃革,开始!(1 / 2)
第167章六二,巳日乃革,开始!
武英殿会议室中。
两名小太监躬著身子,将厚重的殿门轻轻合上,只留了几个窗缝透气。
殿内烧著上好的银骨炭,温暖如春,但气氛却比殿外的寒冬还要肃杀几分。
各位大臣勋贵分班而坐,各有交椅、桌板。秘书处的年轻官员们则只能坐在后面的小板凳上。
朱由检坐在中间,略微高于其他人,桌上放了十几本手折。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座下的每一个人。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给事中、大小九卿、朝廷中枢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在这里。
再加上新晋的秘书处年轻官员们,以及京中勋贵,林林总总坐了近几十人(附图,大明朝廷组织架构图,红色是委员会,紫色是资深阉党,绿色是东林,其余中立或摇摆。)
一张张或老成、或精明、或热切、或平静的脸,在他眼前一一晃过。
登基至今,朱由检夙兴夜寐,是把所有手段都使尽了。
施恩加宠,派系平衡,名利相诱,抢占道德高地,塑造圣君形象。
这才有了如今这么个中规中矩的执政班子。
阉党、东林、中立人士分布均匀。
而一个以他为核心,以新政为纲领的新政集体,也已经慢慢显现了雏形。
但,这还不够。
朱由检很清楚,眼前这群坐在金字塔顶端的朱紫贵胄们,大部分人依旧在观望,在盘算,在等待。
他们就像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龟,将头缩在壳里,任你风吹雨打,只求一个「稳」字。
可他朱由检,最缺的就是时间,最不能给他们的,就是这个「稳」字!
什么大明还有九十年,还有四十四年,还有二十年—
全是谎言!
永昌二年扛不过去,永昌十年扛不过去,这事就没得做了!
朱由检已经给了这群顶层官僚足够的耐心,也释放了足够多的善意。
而现在,他已经初步具备了从实力出发的讲话能力了。
六二,已日乃革之,就从今日开始!
「咚,咚。」
朱由检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面前的御案,清脆的响声在暖阁中,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精神瞬间提起来。
「昨日大朝会,只说新政大略,是为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朱由检开口了,「今日这场小会,才是要真正谈如何做事。」
他环视众人,语气平铺直叙,却不容置疑。
「今天的会程很简单。第一,提出议题;第二,表决议题。没有意见就通过,有意见当场提出,当场讨论,当场解决。」
「所有议题,一旦定了,便是军令。此后若有任何人反悔、拖延、阳奉阴违、玩些什么倍之、加之的把戏—」
他微微一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那便是自绝于大明,自绝于天下,是甘心作陷我华夏于两千年治乱循环的罪人!」
话音落下,满室死寂。
一些人不自然地挪了挪身子。
这位年轻的皇帝,今天撕下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他最锋利的獠牙。
「听明白的,举右手。」朱由检淡淡地说道。
殿中气氛为之一室。
所有人微微一愣,没想到这就算是一个议题了。
但皇帝的目光正盯著他们,平静,却带著山一般的压力。
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同时也是新政委员会一员的黄立极,第一个举起了右手。
紧接著,秘书处和新政委员会的官员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随后,其他人,不论是东林党,还是旧阉党,或是中立派,迟疑著,或快或慢地也都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不著痕迹地在新政派官员的脸上一扫而过。
这套会议流程,他早已和这些核心班子通过气了。
今日这场会议,议题他定,人员他定,投票的走向,自然也由他来定!
什么平衡党争,那是嘉靖修仙的做法。
什么厂卫特务,那是天启木匠的做法。
他永昌帝君朱由检,要走就走后世的「集中制」。
亲自下场做一做这新政魁首,鞭挞这老大帝国勉力向前,才是他的道路!
今日,他便给这群官僚们上好这第一课。
「很好。」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今日第一事,统一思想,确定新政施行之大纲。」
「朕之前提出『人地之争』,乃大明心腹之患。要解此题,当先从『国家』二字说起。」
他看向众人,抛出了一个问题。
「为何要有国家?为何天下要有天子?生民又为何要以血汗赋税,奉养百官勋贵?」
「谁能答朕此问?」
此言一出,群臣骚然。
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到他们从未想过。
他们读四书五经,考科举,做官,治理百姓,一切都仿佛天经地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这便是他们认知的世界基石。
现在,皇帝却在问他们,这基石为何存在?
殿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新政委员会的成员们,虽然早被皇帝用类似的问题「轰炸」过,但此刻也不便开口,
他们知道,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
而其余的老臣们,则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打定了主意,多看,多听,少说。
朱由检也并未指望他们能给出什么石破天惊的答案。
他今天来,本就不是为了「讨论」,而是为了「压服」!
见无人应答,他也不再等待,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为,事不集则无以成,权不归则无以断!」
「要抵御北虏,只靠宣大蓟辽的边军之力,够吗?不够!必须抽调南方之财赋,征发中原之兵员!否则,北虏先破北,再吞南,天下难免沦于膻腥!」
「要修治黄河,疏通运河,只靠山东、河南一省之力,行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横贯东西数省!这动辄百万、千万的治河费用,更不是一府一县能够承担!」
「要赈济灾荒,西边大旱,则以东边之粮补之;南边洪涝,则以北边之财救之!」
「天下钱粮,非为一省一地所有,而是为天下万民所有!」
朱由检站起身,双手撑在御案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已经不再打算掩饰他的思想,也不去做任何的儒家学说攀附。
从今天起,他将从思想上,行动上,全方位鞭挞这个国家前进!
朱由检继续输出:
「这,就是为何华夏要有国家,为何要有天子,为何要有官吏的原因!」
「允执厥中,以御四方,以治万民。」
「这便是大明之责,是天子之责,也是在座诸位,食朝廷俸禄,为国执政的根本之责「生民以赋税供养我等,我等则以太平安康回报之!此乃天道,亦是君臣子民之契!」
「朕作此一答,同意的,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