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明王朝1627 > 第173章 黑乌鸦与白乌鸦

第173章 黑乌鸦与白乌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73章黑乌鸦与白乌鸦

朱由检话音落下,群臣心中一凛。

赏罚?

来了,前面都是铺垫,这才是今日真正的重头戏。

只听朱由检平淡开口,说出的却是雷霆之言。

「国朝开国至今,近三百年,法久则弊生,势久则人倦。朕观如今之官场,贪腐者,十之有九。」

「九边将官如此,在京文臣,更是如此。」

「国朝诸多岁出之中,边饷一事,朝廷盯防甚紧,京中诸公动手还算体面,伸手还算节制。」

「延绥、宣府等旧饷出京,各级分润,总能有个八成到边镇。」

「而新饷最为紧要,辽东能够十成到手,蓟镇、东江等地也能到个九成。」

「然而,饷银一到将官之手,便如滚汤泼雪。」

「诸将先刮两成、四成不等,再役使士卒,行商走私,侵占挪用,无所不用其极。」

「将官们刮足了油水,又通过军功考评、将校考选、巡按核查等诸多事项,将贿赂源源不断地回流,最终落入京中某些大人们的口袋。」

「如此一来,京官看似未伸手,却仍是伸手了。」

朱由检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几位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头垂得更低了。

他的视线又转向文臣。

「边饷之外,其他各项伸起手来,就不是那么雅观了。」

「京中各部司衙门,各有各的常例。一笔款子出了府库,发到手是四六分,还是二八分,全看经手之人的胃口。」

「至于地方,知县、知府,更是廉者寥寥,贪者成群。只拿常例,不主动盘剥百姓的,便已能算得上是清廉上选」。

'

「而他们所贪之钱,又通过考功、述职、调任等关节,大笔大笔地回流到京官手中。

''

朱由检说到此处,嘴角竟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如此上下其手,层层盘剥,竟与我大明之税收一般,自下而上,井然有序。诸卿,你们说,这般景象,如何不能说上一句精彩?」

「国朝养士三百年,上下交征利,各臣持禄养交,早已是贪腐丛生了!」

群臣全都低著头,大气不敢出。

然而无人惧怕。

众人已经略微习惯这位新君的套路了,既然这么开诚公布出来,那重点就不是现在,而是未来,而是新君要行的政策。

英国公张惟贤的反应最为奇特,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甚至有些无地自容。

无他——

那句「养士三百年」,当初还是他与皇帝私下里说的。

他一时也分不清楚,皇帝此刻是不是在借题发挥,嘲讽自己。

他下意识地抬头,想从皇帝脸上看出些端倪,却只看到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朕此番论调,采自百余边将教官之献言,亦采自一十七篇吏治相关之经世公文。」

朱由检的声音再度响起,打破了沉寂。

「朕正是由此,方才窥见我大明如今之风貌。」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诸卿,朕所言可有错漏?可是被奸佞小人蒙蔽了?」

无人应答。

「觉得朕所言有误,天下贪腐未到十之八九地步的,可以举手。」

群臣身子微不可察地动了动,却无一人有举手的勇气。

但他们都竖起耳朵,等著听新君要推的方法。

前面那些人心操弄之术,还可以说是天家贵胄,与生俱来。

但这等吏治之事,盘根错节,千头万绪,若非浸淫多年的老吏,又哪里找得到线头?

朱由检等了片刻,见无人举手,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看来今日殿中,皆是忠直之士。」

他话锋一转,竟哈哈一笑,殿内压抑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松。

「诸位也不再急吼吼地劝谏朕行操切之事,可见,是对朕有了些信心。

97

他目光落在李国普身上,点了点他:「李卿当日殿中所言,虽是看轻了朕,但所言确实在理。」

「国朝病入膏肓,遽用猛药,则元气必伤,恐有暴毙之虞。」

「所以,今日,朕便与诸卿说说,朕心中澄清吏治的法子。」

朱由检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

「其实世间之人,所谓圣贤,万中取一;奸邪之辈,亦不过千中取一。多数人,不过是随波逐流,跟风而行罢了。」

「风行草偃,上行下效。世风日下,非一日之故,日积月累,方有如今沉疴难返之态。」

「一个新科进士,外放知县,一上任,县中胥吏便会捧上数千常例。」

「这钱,他若不拿,知州、知府、布政使怎么拿?他若不拿,日后入京考选怎么办?

巡按地方的御史又该如何应酬?」

「此中人情脉络,牵一发而动全身。朕,全都一清二楚。」

「那么,如此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局面,该如何破解?」

「朕下令反贪?能反几人?诸臣皆贪,则贪腐之事,不过是党争攻讦之由头罢了。」

「反来反去,换上一批人,该拿的还是拿,分毫未变。」

「要破此局,朕能想到的法子,便是另起炉灶!」

「天下乌鸦既然一般黑,那朕,就先找出一批'白乌鸦」来!」

「白乌鸦」三个字一出,殿内瞬间的寂静,大臣们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新政!是新政!

果然,只见朱由检继续开口:「今后,凡涉新政之人,便是这'白乌鸦」之徒!」

「其他人等,只要不是特别过分,朕都可以暂时和光同尘。」

「唯有新政中人,朕的眼中,是半点沙子都容不下!」

朱由检说到此处,直接点名。

「李卿,请起身吧,与诸位同僚说说,你所领之事。」

内阁次辅李国普缓缓站起身来,拱手而立,神情肃穆。

「臣,专领新政反贪一事。」

「所有新政中人,凡有贪腐弹劾之章、厂卫探查之报,一律先递交臣处,由臣会同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并审。」

「所谓新政中人,包括新政委员会、秘书处、薛府尹所领之京师新政诸官,以及日后通过考选,加入北直隶新政的各级官吏。林林总总,约莫两百之数,是为天下官吏百一之数也。」

李国普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开始宣读早已拟好的章程。

「此反贪事,有四则并行条例。」

「其一,曰:豁免旧过。」

「凡官员,自入新政名录之日起,则以陛下圣言为断,前尘尽弃。」

「只需根据以往世情,酌情捐银助国,则过往诸事,一概不究。」

「往后,只看其在新政之中,是否清廉奉公。」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骚然。

工部尚书薛凤翔,下意识地将手一握,指尖瞬间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

捐了俸,便等同于入了污名册,在皇帝那里挂了号,始终是留下了一条小辫子。

这——真的能行吗?

可若是不捐,不入此名册,那便等同于自绝于新政之外,仕途恐怕也就此断绝了。

皇帝上演绝缨之宴,烧掉那三本册子时的话早已被人翻出来反复研究过了。

陛下说得是前尘尽弃,却从来没说他未曾看过那三本册子!

李国普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道:「其二,曰:加俸养廉。」

「凡新政官员,于本职俸禄之外,再领一份养廉俸。此养廉俸之数额,仍在商定,稍后会有明文公示。」

「但按陛下之前所言,其宗旨在于:低品官员,保其体面;中品官员,保其优渥;高品官员,令其传家富贵无忧。」

「此银,由陛下内帑出具。臣会与内府太监郑之惠对接开册,每季审核发放。」

李国普顿了一顿,抛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以供参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