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平安杀人夜(1 / 2)
第207章 平安杀人夜
1915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十八,夜8时。
因为是农历的十八號,距离十五月圆之夜也就才过去三天。
加上前几天的一场冬雪刚刚过去、天气还算晴朗,夜间行军的能见度也相对较高,就是冷了点。
参加今晚一线作战的德玛尼亚精锐士兵们,还特地提前补充了一阵子的维生素a。
“真是天助我也,今晚天气很好,那就不要火力准备了。直接让炮兵部队戒备、突击营直接往前摸,儘量不要惊动敌人,能晚点开炮就晚点开炮。炮兵要等突击营报点呼叫炮火,才能开打。
这一带应该没什么防御工事,布列顛尼亚人打过来也才不到十天半个月,又要提防那么漫长的边境,没空处处挖沟的。“
鲁路修在高倍望远镜里最后確认了一下前线的情况,隨后就示意突击部队可以按计划发起进攻了。
德玛尼亚军一反常態,甚至连炮火准备都没打,就直接摸黑摸了上去。
之所以不开炮,也是有好几层考量的。
过去一年里,鲁路修打突击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火力准备越来越密集而短促。他会儘量多集结火炮,但不会让火力持续太长时间,最好一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內打完。
同样打1万枚炮弹,別的部队可能要50门炮打200轮,他却寧可集中200门炮打50轮,把时间极致压缩。
这一切的核心精神,就是压缩敌人的反应时间,儘量刚火力准备没多久就接上衝锋。
而今晚的情况,算是“压缩火力准备时间”的最极致了,竟一轮炮击都没准备,完全靠悄咪咪偷袭。
鲁路修显然是考虑到了平安夜的特殊情况,希望利用这个特殊时间敌人会鬆懈一点。
而且往常都是凌晨炮击、天微微亮的时候衝锋。就算不打炮,爭取到的偷袭反应时间也没多久,天一亮总会被发现的,所以意义不大。
今晚却是前半夜8点就冲,夜战要打整整一夜,这时候拒绝提前打炮,就有可能获取好几个小时的偷摸渗透时间。
6个步兵突击营作为今晚的第一批探路部队,首先沿著本都古道两旁的林区搜索前进o
脚下的斯特兰贾山並不算多险要,但也绝对崎嶇。
大部分土地都被密林覆盖了,只有几处最容易兜住海风的山坳子里,因为猛烈的黑海寒风侵蚀,长不住大树,露出嶙峋的麻片岩和大理石岩基。
士兵们悄咪咪地前进,手持p15衝锋鎗或是g15轻机枪,偶尔也有携带掷弹筒或80毫米迫击炮的武器支援组,互相扶持著攀援。
每个士兵身上至少绑了两条武装带,携带的子弹数量比平时压缩了几成,但每人都帮著多带了几枚手榴弹或是迫击炮弹。
大家都很清楚,这一带的斯特兰贾山区密林足有南北80公里宽,不过在开打之前,德玛尼亚军已经往前搜索渗透了快20公里了,都没被敌人发现。后续只剩60公里。
这60公里的纵深內,只有前15公里他们有可能得到己方炮兵的增援,再往深处打,就得靠迫击炮和掷弹筒提供主要的支援火力了,所以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一定要带够。
而且斯特兰贾山脉的主岭、距离他们也就20公里左右,主岭上有几个相对较低的隘,正是“本都大道”穿越斯特兰贾山脉的关键所在。根据白昼的航拍,那些地方肯定是有敌人的严密防御的,但更外围就不好说了。
鲁路修长官为了行动的隱秘性,在战前部署兵力时,没敢让部队部署得离斯特兰贾山脉主岭太近,他也必须留出近20公里隔离带,才能避免部队过早被敌人发现。
除了炮弹,士兵们还带了比往常更多的食物,足够吃上两三天的。
为了提升能量密度,炊事连准备了满满的黑森肝肠(leber-wurst)。
第6集的將士多是巴里亚人,平时习惯吃本地口味的白肠,那种香肠淀粉和脂肪含量更高,所以呈现白色。
但这次的作战,要求儘量提升士兵的夜视能力,军需部门连维生素药片都用上了,饮食方面自然也要配合。后勤部门就提前跟第4集的友军商量了一下,友军也很乐意换,因为肉馅的更贵。
部队借著农历十八的白月光摸索前行了好几公里,居然都没遇到敌人的前哨,看来布列顛尼亚人对这片山林的防御確实不怎么严密。
“活该那些布列顛尼亚人被偷袭,居然防备这么鬆懈,都往山林里走了五六公里了,巡逻队都没遇见。”
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的中尉迫击炮排长,在指挥著手下的炮兵们扛著拆成三部分组件的迫击炮翻山跋涉了两个小时后,都没遇到敌人,便忍不住在停下来喝水休息的时候吐槽了敌人几句。
这次的行动,鲁路修准將为每个突击营都额外配了迫击炮排作为支援火力,每个排4
个班组,一共4门80毫米迫击炮,山林地区作战时,需要12名士兵扛炮,其余的士兵掩护或是扛炮弹、其他补给。
这位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也是90后,刚好90年生人。战爭爆发之初他还只是一名军官候补生,连少尉都不是,在集团军直属第4重炮营当技术士官。
所以鲁路修当初组建自己的嫡系班底时,搜遍了第6集团军的军官名册也没找到他o
经过一年多的实打实作战,约德尔靠自己的表现,慢慢升了两级,成了中尉炮兵排长,这次战役前才算是有幸被集团军参谋长鲁路修长官发现,隨后就给他调整了单位,给他多一些立功表现的机会。
用过宵夜也休息了一会儿后,部队继续前进,又走了半个小时,往前多摸了两公里,翻过一个小丘,前面的侦察兵终於找到了敌军的观察哨。
“左前方600米,敌军哨所!跟白天航拍侦查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侦查连长用望远镜又確认了一下,才喊来跟隨侦查连行动的迫击炮排,让约德尔帮他评估一下:
“需要再靠近一些么望远镜里可以观察到敌军哨所的无线电天线,一会儿要確保最初几轮急速射的炮火,就把发射天线炸烂,这样他们才无法把敌袭的消息传回后方指挥部。那样至少能多拖延半个时,让我军再多前进些。”
约德尔也眯著眼睛看了半响,出於求稳答道:“能再靠近二百米再动手么400米,我保证4门炮齐速射,一上来就把天线和周围半径50米內的活物全部干掉。”
那侦查连长点了点头:“可以。夜战么,再往前摸二百米应该也不会被发现。但如果听到动静,就要刻准备开。”
约德尔面露难色:“那不可能,迫击炮开火前,要先调平底板確保水平,否则无法使用射表数据。要追求快速反应的话,可以让掷弹筒组跟隨我们一起前进,掷弹筒不用调平,但打得也不准。”
在专业技术方面,约德尔还是很坚持的,不会因为对方军衔比他高,他就一味答应技术上不可能的要求。
那侦查连长也只好如此,部队便又小心翼翼往前摸,迫击炮排和掷弹筒组都全神贯注做好准备,幸好最终也没有意外,平安夜的敌军非常鬆懈。
约德尔有时间把4门迫击炮底座都调平,隨后那侦查连长发出了衝锋的命令,约德尔等战友们都衝出去后又数了10秒,这才开炮。
衝锋的声音未必会被哨所里的敌人立刻听到,但炮声肯定会。先冲再开炮,就能多10
秒钟跑步接近。
“砰砰砰”四声迫击炮弹落下的爆炸声,在士兵们距离哨所只剩200多米时炸开了。
迫击炮全部进入了急速射,每门都是6枚连射,每轮间隔仅有34秒。对面的无线电发射站连著天线一起,彻底被炸烂,里面的通讯士官和哨兵应该也完蛋了。
两挺维克斯重机枪试图调过枪口,胡乱扫射,但也很快被迫击炮和掷弹筒的覆盖压製得哑火了,应该是机枪手已经战死。
德玛尼亚士兵端著p15衝锋鎗衝进了哨所外围的那圈堑壕,近距离扫射肃清。一些布军士兵手忙脚乱地拿著李恩菲尔德衝出来,刚出帐篷就被打死了。
德玛尼亚士兵衝进帐篷的时候,竟看见里面还架著锅,燉著不知道是鸡鸭还是別的什么家禽野鸟。这帮布国人,真是在荒郊野岭的野外哨所,都不忘整一顿平安夜大餐。
突破这座哨所后,侦查部队继续前进,又摸了两三公里远,前面又有防守更严密、驻军更多的前哨阵地。这里的布列顛尼亚人倒是没有给他们偷袭的机会,看起来很紧张,戒备森严,应该是之前听到了枪炮声,只是还没搞清楚情况,没有收到无线电示警。
德玛尼亚侦察部队也立刻改变战术,让迫击炮摸到1公里之內,大致观瞄一下,步兵部队则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