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默契(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两天后,文华东方酒店的咖啡厅。
陈秉文和韦理相对而坐。韦理看起来比上一次见面时多了几分疲惫,看来汇丰的股份转让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陈先生,恭喜你们成功控股青州英坭。”韦理率先开口,声音还算平稳。
“谢谢韦理主席。青州英坭只是第一步,挑战还在后面。”陈秉文谦逊地回应,随即话锋一转,“汇丰那边,已经将10.65%的和黄股份正式转让给了长江实业。
李家成先生应该很快会成为我们的‘同事’了吧?”
韦理端着咖啡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脸色沉了下去。
他放下杯子,声音带着极度的不满:“是的。直到汇丰发布公告前,我都没有收到任何正式的通知。
或许在汇丰眼中,根本不需要将和黄董事会,更没把我这个董事会主席放在眼里。”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和前世一样,汇丰这次转让股份,同样没有事先正式通知和黄董事会,更没有征求董事会主席韦理的意见。
在汇丰庞大而傲慢的体系里,和黄董事会乃至韦理本人,或许从来就不在需要“郑重告知”的名单上。
这种无视,对一手将和黄从亏损泥潭中带出来、自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韦理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
韦理确实感到憋屈。
当时和黄因祈德尊时期过度扩张、管理失控而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甚至被债权人申请清盘。
他接手和黄时,完全是个烂摊子。
是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削减债务、压缩经常性开支、清除亏损部门与子公司,才使得公司扭亏为盈,恢复盈利。
虽未能让和黄利润暴增,但至少止住了血,稳住了局面。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结果在汇丰眼里,韦理仍然只是个不够出色的经理人,因为他未能让和黄资产实现汇丰期望中的巨额增值。
“汇丰的做法,确实有欠妥当。
董事会应有的知情权和尊重被无视了。
这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
陈秉文点点头,非常认同韦理的看法。
作为持股33.65%的大股东,汇丰根本没把和黄董事会放在眼里。
作为当事人之一,确实感到有些气愤。
韦理深吸一口气,看向陈秉文:“陈先生,你约我见面,不只是为了讨论汇丰的处事方式吧?”
“当然。”陈秉文低声说道,“韦理主席,我们都是和黄的股东,都希望公司能稳定发展,创造价值。
但稳定发展的前提,是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基于专业判断独立决策,而不是被某个大股东的单方面意志所左右。”
陈秉文的话,让韦理的目光锐利起来。
他听懂了陈秉文的弦外之音。
“陈先生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陈秉文明确表态道,“糖心资本作为和黄的重要股东,我们支持以您为首的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我们认为,和黄的未来应该由董事会集体决策,而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尤其是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重大资产处置或增发新股等关键议题时,必须经过严格、透明的程序,充分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
这话直接说到了韦理的心坎上。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李家成凭借汇丰的支持,一进董事会就反客为主,架空他现有的管理团队。
“陈先生的立场,我很赞赏。”韦理的脸色缓和了不少,说话也更直接了一些。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长江实业入股后,和黄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家成在地产方面是高手,但和黄是综合性集团,业务庞杂,地产只是其中一部分。
我担心的是,过于激进的地产化转型,可能会动摇其他业务的根基。”
陈秉文点点头,认同道:“韦理主席的担忧很有道理。
一个健康的集团,需要的是均衡发展,而不是将所有资源赌在单一行业上。
糖心资本作为和黄的重要股东,我们投资的是整个和黄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它的地产业务。
我们看重的是韦理主席您和您的团队带来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韦理的反应,然后更加明确地抛出橄榄枝:“所以,在未来的董事会里,关于公司重大战略决策,比如重大的资产处置、新业务的投入方向,甚至是董事会的构成,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密切沟通。
糖心资本会支持一个专业、独立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确保公司的决策是基于和黄的长远利益,而非短期套利或者个别股东的特殊目的。”
韦理彻底明白了陈秉文的意图。
这是在明确提议结盟,共同应对即将进入董事会的李家成。
对他而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多一个董事股东支持,他在董事会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足以制衡李家成可能带来的冲击。
“陈先生的见解很深刻。”韦理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和黄的稳定与发展,确实需要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