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意外解决了上大学的问题(1 / 2)
第294章 意外解决了上大学的问题
再次见到容闳老先生的时候,他坐在八仙桌旁边,依旧是那种淡漠与凝重交织的神色,仿佛见惯了历史激荡、风云变幻,现在恢复成一个守在冥界的镇狱兽,只剩下执着和从容。
“容先生,早上好。”拉里直接在他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容闳看了他一眼,开门见山的说,“我已经找到了哈佛法学院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院长,他说他对黄美堂这件案子非常感兴趣,但他也说过,他不明白为什么我要执着于这个必然败诉的诉讼。我跟他说,因为我是中国人……”
拉里微微沉默,容闳可是此时难得的被美国白人精英们认可的高级华人学者,他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救助不相干的同胞,这份愿力和执着就不同于自己。
容闳接着说道,“他还是有些犹豫,因为这牵扯到的政治大于法理,但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将参观这场诉讼变成一种大型的教学现场,哈佛法学院的同学们也能通过这场史无前例的特殊刑事案件,理解他们书本上和现实世界的区别。”
拉里挑挑眉,明显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牵扯到如何利用这些法律界精英,“愿闻其详,老先生。”
“我告诉他,华人误杀不仅仅是案子,而是‘文明的契约’,”容闳双手握着手杖头,继续说道,“若法律连程序正义都不愿施与华人,则美国自立国之初的基础就自毁了一半。”
拉里点了点头,前世他就听过美国的法学界,坚持“程序正义”,甚至要比同为判例法系的英国更加重视这种基础法理。
但之前自己也只是认为这是有利于律师的繁复程序,不过容闳先生这样一说,自己也比之前想的更深了一层。
因为美国的精英并非完全人情世故,而各有各的理想,尽管在个体上来说,不管是法官、政府官员、还是律师,都会因为金钱、名誉、萝莉等私人考量而出现执行偏差。
但属于本类别精英的共同理想——譬如坚持美国的制衡基础、或者坚持立国之本,这种看似缥缈的目标,却能被有效的形成共同追求。这也是美国精英们的默契之一;就如同爱国这个被自由主义者诟病的话题,却一直是美国精英界和平民的基本共识,一战爆发之后,美国著名人物和大学生上战场的数不胜数。
当然,二战就没有这种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精英争相上战场的现象了,那时不但美国,全球的精英们都出现了分化——因为他们都达成了共识,一战这种纯粹是权贵战争游戏的事,不值得自己付出生命。
不过,精英人群的这种“理想主义”的坚持,还真的能利用。就如同后世苏联成立之后,美国精英很多无偿向对方透露情报,他们不是为了钱,就是一种理想主义。
拉里想了想,继续问道,“容先生,我不清楚您说的这个叫兰代尔的人是谁,但既然他是哈佛法学院的院长,他不怕背上干预审判或者司法独立的骂名吗”
容闳微微一笑,取出了笔记本翻开,“他说过,判例如同实验数据,法学是科学。但我跟他说,若判例的数据只来自于同一群人,这科学是否早已出现偏颇。华人修铁路、纳重税,却连证人席都因肤色而不能登上,这岂不是法学的耻辱
当然,最终我打动他的是:如果哈佛法学院愿意以‘法律科学’之名向大众证实,他能不偏不倚的补全法理的漏洞,那么他将会在对阵耶鲁法学院之时,压他们一头!所以他心动了,才打算派出一众学生来观看这次庭审。”
拉里笑了,心说这重点您要早说啊!你一直扯什么法理、程序正义,把我都干沉默了……你要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所以、容先生,我该怎么做才能配合您呢”拉里问道。
“我听叶长老说您是这里的富翁,又同情华人。那么,在华人从您项目里拿到分红之前,请您先帮助他们垫付一些资金。等法庭开庭的时候,以无偿资助学术研究的名义,安排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和学生们。这就足够了,其它我来办。”
拉里点头说,“这没有问题,救人要紧,其它事我来安排。这案件要开庭大概什么时间”
容闳回答道,“起码得一个月,美国这边搜集证据等程序都很慢。我最近要做的事,就是扩大这案件的影响力,并且力主将这件案子的影响力扩大。关注的人越多,美国人越得按照程序正义的理念来,那样反而对黄美堂有利。”
“您不止是这个想法吧”拉里觉得对方还有其他目的,索性直接问道。
“当然,”容闳从容回答道,“美国是判例法,我不仅仅想救人,还想通过美国法官的判决,给那些《排华法案》建立一个能打开的缝隙,制造舆论和聘请哈佛法学院的同仁们,也是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而他们也将在未来将这种法理拓展到全美。”
“那么,为黄美堂聘请的律师应该是谁”拉里再次问道。
“我亲自充当律师。前些年在大清国和美利坚中进行协调的时候,我自学了法律。”容闳回答道。
拉里明白了,脸上露出笑容,“怪不得您是耶鲁人,竟然能有哈佛的朋友。”
容闳看着拉里,脸上也露出笑容,小声对拉里分享了一个秘密,“利文斯顿先生,若您的年纪跟我一样大的话,您就会知道一个道理,有时候名声是一种资产。本人在中国和美国都略有些名声,又是耶鲁毕业的高级学者,自然说话就会有分量。
即使是我说的话别人也说过。但我说出来就有人信、就有人重视,甚至我的请求就有人能答应。这就是名声给我带来的好处。”
嘶……
拉里吸了一口凉气,忽然觉得老头说的很有道理啊!
之前自己一直想苟来着,总想着“向公众隐身”,但却忘记了,名声在大多数时候也是一层护身符。即使是面对强权的压迫,若是自己有名声傍身,有时候就是一层“保护罩”!
比如后世的鲁迅先生,怼天怼地之后,军阀老蒋都不敢拿他怎么样,还是因为对方的名声太大了。
还有就是名声大了以后带来的高级人脉,这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资源。
你像容闳老先生都60多岁了,虽说没钱没势,看似在美国势单力薄,甚至在中国时候都屡次被满清朝廷轻慢和戏耍,但那也只是针对人家“西学东渐”,或者“推动中国现代化”这个庞大的目标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