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83章 我要的就是女儿国国王

第583章 我要的就是女儿国国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座奥斯卡金像奖的奖杯放在书房的正中间,旁边是其它的奖杯或者证书。

弗兰克羡慕地道:“奥利弗先生,我想你有可能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弗兰克,我想你也可以。”两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便开始了商业互吹。

奥利弗坐在书房里向两人讲解了一下自己对《纸牌屋》拍摄的想法:“要尽可能的用暗黑色色调,表示出政治的腐败和黑暗,营造一种惊悚的氛围。

我们要让观众看到电影,内心就涌起强烈的偷窥欲,仿佛让他们身处政治交易的现场,冷眼旁观着我们所不能见到的一切.”

奥利弗给刘一民提了几个剧本改编意见,在该夸张的地方要更加夸张一点,要不然观众很可能会昏昏欲睡。

“惊奇感,有时候110%的夸张太,150%适中,200%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球。150%是一个不上不下的空间,介于观众愉悦的阈值边缘。既然故事情节已经夸张了150%,何不一步到位,直接拉到200%,引发观众的狂欢!”奥利弗出了自己的见解。

奥利弗要用直白迅猛的表现手法,直接去刺激观众。弗兰克刚开始觉得奥利弗是奥利弗,他是他,经过讨论,他发现奥利弗有不少东西值得他学习。

奥利弗讲的这么卖力,一方面是因为合同没有敲定,那就还有毁约的可能,他要向刘一民和弗兰克展示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是关于导演费用,自己的价值表现的越明显,接下来谈价的时候更容易拿到高价。

双方此时还是处于各怀心思的状态,刘一民和弗兰克何尝不是在面试奥利弗。

下午三点,刘一民和弗兰克才从奥利弗位于洛杉矶的别墅走出。回到酒店,刘一民先是给《巴黎评论》的乔治打了一个电话,让他记得归还自己的手稿。

另一方面,环星影业聘请的审计团队将向刘一民汇报,环星营业第一季度的审计报告已经出来,这里面涉及账目主要是关于《绿皮书》的投资费用。

“刘,根据我们的审计,所有项目开支正常,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符合财务制度。《绿皮书》总共募得资金一千七百万美元,其中环星影业出资五百万美元”

这笔资金中拍摄费用约为一千万美元,剩余的七百万则是宣发费用。

“好,多谢诸位。”刘一民将手上的文件夹合上。

刚开始合作,就算是下黑手,也少有傻子刚开始就动手。

晚上,弗兰克再次来到酒店。奥斯卡金像奖定制好的项链也到了,除了金项链之外还配了礼品包,里面大多都是一些游玩的门票或者是去往目的地的机票,这些刘一民倒是用不上。

弗兰克询问刘一民觉得给奥利弗多少钱的导演费用比较好,刘一民道:“弗兰克,具体运营的事情你不用问我。

《纸牌屋》的剧本我尽可能在七月或者八月份之前送来。”

刘一民让弗兰克将他送回了旧金山,旧金山的赵领事给刘一民酒店打电话表示祝贺。

美国不少人都想向刘一民祝贺,可大部分人不知道刘一民在旧金山的酒店电话。

于是一些团体在报纸上或者发表声明,祝贺刘一民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打电话到酒店,想就刘一民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做一个采访。

“何女士,来吧!”刘一民笑着道。

何曼礼听到后,立即开车来到了酒店。

“呀,这就是金像奖啊!”何曼礼把玩着手里的金像奖,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她当记者的年头不短,但还真没有见过奥斯卡奖。

“刘教授,恭喜你啊,拿了美国文学奖,又拿了美国乃至世界上最知名的电影奖。再过些时日,美国的奖项要被你拿完了。”何曼礼笑着道。

“哈哈哈,何女士,不定以后你也能获得美国普利策记者奖。”

何曼礼摇了摇头:“何其难啊,我就是一个记者。一民同志,开始吧,我应该是第一个在你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后采访你的记者吧!”

“对!”

何曼礼让刘一民拿着金像奖摆了几个姿势,等照片拍的差不多了。

何曼礼问的问题大多中规中矩,其中有两个问题稍微有点意思,其中有一个是刘一民当时在奥斯卡红毯上的话——“《忠犬八公》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是奥斯卡的遗憾,不是电影的遗憾。”

“刘教授,您当时为什么这句话,是表示自己的不满吗?”

刘一民翘起二郎腿道:“不满谈不上,但是我认为《忠犬八公》这部电影非常优秀。奥斯卡并没有文艺片的单独奖项,将《忠犬八公》和一众商业片放在一起对比并不公平。

不管如何,《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已经在全球观众面前证明了自己。”

何曼礼让刘一民评价一下奥斯卡金像奖,刘一民简单地评价了两句。

“刘教授,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何曼礼笑着道。

刘一民递给了何曼礼一张名片:“这是导演弗兰克,如果你还想采访奥斯卡获奖者的话,可以去找他。不过他现在应该在拍摄《绿皮书》,并不在公司。”

何曼礼接过名片后高兴地道:“刘教授,谢谢你!”

“不客气,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提我名字就行。弗兰克认识许多好莱坞明星,如果你要想知道好莱坞的新闻,找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何曼礼将名片放进包里,这名片对于她来非常珍重,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刘教授,你什么时候归国?父亲想在你归国前,再请你吃顿饭!”何曼礼道。

刘一民道:“我明天归国!”

“那今晚吧!”何曼礼热情地道。

“好,那就打扰你们了。”

“不打扰,不打扰。以后您到美国来,地旧金山,随时可以去我们家做客。”

何曼礼拿着稿子先回了报社,刘一民等来了乔治,乔治抱着刘一民道:“刘,恭喜你!”

“乔治,你从什么地方赶来?”

“我最近在加州没走,稿子上的内容已经全部记录了下来。”

乔治将稿子交给了刘一民,并再次夸奖他写的好。下午,刘一民跟李聪仁见了一面,晚上两人一起去了何凤山的家里。

李聪仁准备通过何凤山的事迹,再发散性的想一些外交官的故事。

“你越来越像报记者了。”刘一民道。

李聪仁杂志销量不断增加,但是他眼里没光了:“刘,我以前觉得写故事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越写越发下,我有点麻木了。”

“你只要记住,你给美国的学生带来了真善美,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刘一民道。

何凤山道:“这份杂志我孙子还买了,故事的导向很好。”

“导向很好”是何凤山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夸奖词汇。

故事真假不详,故事导向极好!

晚宴上,何凤山高兴地喝酒送别,喝到兴头上,唱起了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晚上回到酒店,刘一民揉了揉脑袋,醉意不浓,他认真地收拾了一下房间,将东西装好才休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