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倒霉!这回没猜对

第二百一十一章 倒霉!这回没猜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12章 倒霉!这回没猜对

怯战不是怕死,而是陈新甲並不想因为自己的决断导致大军战败,而损了自己的名声。

寧可少一桩大政绩,但求无过,打败困於青海的固始汗不算什么,打瓦刺那还是很有难度的。

朱由检细细考虑是不是要换帅而如果要换征战的总督,谁会更合適

首先考虑的当然是洪承畴。

洪承畴在西边打仗打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剿灭了王嘉胤这股最大的流寇势力,並连年打压各路流寇,配合陈奇瑜,是草草收拾了整个大明中西部匪寇势力,改善大明的內部安定。

並且后来进攻叶尔羌,为大明开拓西域,他是最熟悉大明西疆的土地环境。

其次就是陈奇瑜,改土归流推行的很快,论能力,他比洪承畴还要做得出色,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战绩,都是更合適的人选。

一战灭国,还是两个南亚王国,这里的国可不是唐朝时期,灭掉那种所谓的城邦小国,而是南洋类似朝鲜大小的王国。

阿拉干王朝可是能凭藉舰队优势,和莫臥儿手腕的,正处於强势期,治民数百万,拥兵近十万的南亚小霸王,拳打莫臥儿,脚端东吁王朝,令其他势力瑟瑟发抖的存在,这样的王朝,愣是被陈奇瑜几战打没了。

而阿洪姆就更不用说,仅仅是动用了吴三桂和贺人龙,陈奇瑜人没到就灭国了。

此战虽然不能说是他陈奇瑜的功劳,但无论是民间小说,还是朝臣们,也都记在他头上。

这些功劳加上大明民间的话本、小说宣传,含金量毫无疑问是相当高的。

当然,除了这两位,明朝还能拿出来主战的总督,就是卢象升和孙传庭。

孙传庭的功劳自不必多说,明朝打败八旗,孙传庭居功至伟,是他出兵斩杀了皇太极,也是他不断北征,打出来的北方彻底安定。

这三位都可以拿出来用,令朱由检细细琢磨,一直徘徊在这件事上。

奏疏上还提到了西域到青海以及嘉峪关之间,大明的现在控制状態,安排了多少兵力,置地有多少屯堡,屯堡內的粮情况,

这些东西让朱由检便可大致了解,明朝在西侧的大致情况。

相比起明朝现在即將开始的战爭,需要进行紧锣密鼓的预先工作,以及科举制的革新、河南铁路的修造等大事来说,非洲发生葡萄牙人袭击大明皇商殖民者,导致千人损失的事情,朱由检其实是一扫而过。

或有提及,但也仅仅是看一眼后与朝臣问问,朱由检没有功夫放在这些小事上面。

比起即將决定国运的战爭,朱由检没有办法,半年的时间后他就得做一次萨尔滸那样的决定,

必须避免萨尔滸的错误,要做到军事上面面俱到,增加贏面。

如果皇帝真的在意千人的损失,他就会直接派锦衣卫去抓商人问罪了,他非常直接,这就是朱由检的真实性格,嘉靖帝的那套东西他不会做,有什么事他是会果断去做。

比方说郑芝龙,他看郑芝龙最近表现有些懈怠,皇帝就写信去责备,就不掩饰自己有在他身边埋暗子的行为。

皇帝本身就不需要掩饰,这层身份適合的是光明正大的拿人,本身就是用来压人的,而不是跟人讲道理的。

讲道理、讲大明律,那是官吏该干的事,但是皇帝是可以不讲道理的。

讲理、讲律,是把权柄交给文字,那文官就能从中找法子来拿捏、约束爱讲理的皇帝。

朱由检並没有对皇商们动手,也就说明,他其实没打算治罪,毕竟他扫一眼情况如何,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明朝这些皇商去扩张土地这么肆无忌惮,迟早会得罪西方殖民者的。

但这些商人却怕得要死,竟然跪到了太和门,既然你们请罪,那就由你们罚跪一会儿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