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越昌盛,越没钱?(2 / 2)
虽然这样的人在明朝这个人口庞然大物看起来,其实不多,但也在每年几十万乃至百万级別的人口往外迁出,都在户部这里有上报过来,
其中前往繁荣的港口城市定居人最多,明朝百姓的迁民流动性,也是放开了路引制度的一种进步。
年年的税收都在增涨,朝廷的户部忙碌著发文武百官的俸禄,也得算军镇们该算的月餉,依旧不能放开大手去钱。
朱由检有想过的这两年就扩建一大批的军用船坞和海港,也是为打算扩大水师做准备,可是这两万辽东铁骑前往萨摩城前线,也让这笔银钱落了空。
不仅是朝廷拨不了这笔扩修海港和船坞的钱,就是辽东铁骑运往倭国作战的银钱,户部都想要皇帝的內帑小金库给贴上一部分。
毕竟大明这些年算是年年旱、年年涝,十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两位户部尚书作为国库当家的,库房中没有个三五百万两的余钱,上朝都得志志芯忘,就担心出现这一天有言官来报什么地方灾情,报告边外战事。
这些都要钱,皇帝要钱总归是要问一轮户部,户部要是直接说“国库空虚”,总归在皇帝眼里落下个此间定然有鬼的说法。
一年七八千万的银钱税收从各地方缴上来,户部尚书却告诉皇帝国库空虚,没钱给皇帝,不只是皇帝会觉得有鬼,就是百官也会觉得这里头有什么猫腻。
廷议的时候,户部尚书侯恂先是报告了今年税收的情况,又把算好的各地户籍数量和人口数量报告呈递到了御前一观,算是尽责的提醒今年的军中用度非常之巨,算上地方的经边银,已经攀到了五千七百方两银钱的夸张地步。
比万历正常时期的军队费,高出一倍还多!
这其中的正常军费,也就是月例,是四千三百余万两,也就是过去募兵餉银,加役兵的军餉。
其余的还要算上皇商的僱佣补给费,是九百多万两,以及四百余万的行营餉和首级赏。
这些军餉除了行营和首级赏以外,都是明廷国库最基本的每年费,年年都有十几万到二三十万两的增加,也有通货膨胀和银价贬值的原因在里头。
而这样的巨额销,皇帝也是早有计较,勉强估计的税收都和自己计算的差不多。
只不过户部尚书侯恂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今年的结余,除去军费开销,还要给宗室结算一笔银钱,其余又有百官和皇帝內廷的银钱要补,皇帝想要扩大几个军港的要求,对於户部来说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看著眼前毕恭毕敬,婉拒自己要求的侯恂,皇帝皱眉琢磨,也没有继续要求,但也提道:“去年爱卿便以国库空虚,教各港扩造的军事停了,这今年分明税收多了好几百万两齣来,却还是要把朕这道旨意给拒了”
皇帝有些没好气地责怪道:“大明朝这些年国势日渐昌盛,怎么就你户部年年喊著银库空虚,
莫非国库就是个无底洞,无论多少赋税流进国库,你侯恂呈上来的国库帐册要永远掛不上“充盈”二字”
他有些恼怒,令侯恂迟疑著,面色討好地回答道:“启稟陛下,这当一大国的库房管事,自要考虑周到,这朝廷虽然昌盛,如今朝廷是家大业大———”
“可陛下也要明白,这家园越繁衍昌盛,人口越多这吃饭的嘴,拿钱的手也是越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