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著眼整体 两套班子(1 / 2)
第194章 著眼整体 两套班子
“卖报卖报!”
“吴州月报发刊!安部堂亲撰发刊词!”
“六斋先生新作《安国军!安国军!》,登录吴州月报!”
书店、客栈、茶楼、酒肆,扬州城內大量文娱场所,都在最醒目的地方摆放上了吴州月报,很多茶馆还拉上了横幅广为宣传。
同时,还仿照东阳府的模式,招了一些报童带著报纸走街串巷,喊著叫卖。
“报纸是什么”
不少人对这些新鲜的东西感到好奇。
也有人消息灵通,科普道:“肯定是从东阳府传来的,那边就有东阳半月报,也是咱们巡抚大人在东阳时候办的,就和朝廷的邸报似的,不同的是半月报、月报是面向我们民间的。
里面有新闻、公告、诗词、文章、小说、生意经等等,全面的很!“
东阳府生產的玻璃、怀表,乃至零星的自行车,都从三月开始传入了扬州城里。
对於一些人来说,对於东阳府的新玩意儿非常感兴趣。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娱乐渠道都很狭窄,青楼酒肆,茶馆说书,诸如盐商巨富的钱一千年也挥霍不完,早已脱离了基础劳动,玩乐閾值越来越高,越玩越变態。
甚至这种变態变成一种潮流,成为竞相模仿的“军备竞赛”。
同时,他们对於一切新鲜东西也不吝於尝试。
譬如项士田,这一位祖籍伍仁县,爷爷辈就在扬州贩盐发了家,在城內青田坊置业购房的大盐商,就不远万里从东阳府高价收购了一辆自行车回来,为了学会自行车,让家里下人把后宅的门槛都锯掉了。
但因为在伍仁县的时候,曾经得罪过安昕。
那时候,安昕只是伍仁县的县令,他也没有和其產生过正面衝突,回到扬州以后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但自从安昕来到扬州以后,项士田是夜夜失眠,生怕对方想起自己与之发生过的齟齬。
以对方现在的权势,想要对付他的话,不会比捏死一只强壮点的蚂蚁难上多少。
尤其,如今胡党失事,他背后的靠山也被贬到了西南,如今家族看似繁荣昌盛,生意看似团锦簇,实际上却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
此时,项士田正在家中往京中写信,希望在京子弟能找找门路,拿钱疏通关係,能继续拿到盐引做生意。
一阵若有若无的叫卖声从外面传来。
他仔细听了一下,放下纸笔匆匆出了门,到了院子里就听得清楚了:“卖报卖报!安部堂亲自撰写发刊词的吴州月报!“
“安部堂”
他敏锐捕捉到了里面的关键词,赶紧招了招手,將院子值守的丫鬟喊过来:
“快!去外面买份报纸回来!”
丫鬟匆匆而去,从角门出去就看到了一个卖报的,十来岁的小孩。
比吴州半月报贵了一文钱。
这是因为扬州缺少可以承接印务的工厂,是由东阳府负责刊印,然后发船运抵各府县以后再进行发卖,这个运输成本要比东阳半月报高上很多,同样也制约了这一份报纸的刊行周期,只能以月报的形式面世。
丫鬟步履匆匆,很快拿了一份报纸回来,交到了项士田的手上。
果然,发刊词是安部堂的亲笔署名文章。因为曾经得罪过安部堂,他对於安昕的事情格外关心,尤其安昕来到扬州以后,每一期东阳半月报他都必看,哪怕这些报纸从东阳托人捎来已经过了时效,但从上面字里行间的內容,还是能够读出部堂大人所想要表达的一些思想。
每一期,他都仔细看,细细解读,希望能从细微处,看出项家的未来。
当项士田看完安部堂亲笔的发刊词,读到“扬州豪族百態”之后,顿时浑身一个激灵。
“要变天了!”
他当然不认为一个大儒所写的文章会平白无故的发表在第一期的吴州月报上,且就排在安部堂的发刊词之下第二版。
从东阳半月报来看,上面所刊发的內容,必然包含部堂大人的意图,也蕴含著安昕治国理政的中心思想。
吴州月报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部堂大人的授意,这一篇文章绝不能发表在第一期的报刊上。
等到通篇看完以后,他明显感受到,扬州城即將迎来一场暴风雨了,只是这暴风雨究竟对於旧有的生態產生多大的破坏,就要看那位安部堂想要的效果是什么了。
这一篇文章,就像是一篇檄文,凡是没有相当敏锐性的豪族,十之八九要被扫入到歷史的垃圾堆里去。
“项家,一定要首先作出改变!“
项士田將这一篇文章足足看了十来遍,逐字逐句的去理解。
又叫来家中的门客,一同研读文章,从里面寻找著项家突破如今危机的方向。
最终决定,要打一张“听话牌”,凡是部堂大人所倡导的就一定率先带头,
凡是部堂大人所需要的就一定想办法给出结果。
就在扬州城里,安昕打算借著李燕和谢文丽的事,当做一个由头和藉口,打著“整风”的名堂去让盐商去银行“存”更多的银子,並引导他们將地窖里发了霉的银子抬出来投资实业的时候,大燕朝廷又陷入了新的麻烦之中。
燕州、赵州二省的马、张、陈三部隨著朝廷不断增加的边响,而愈演愈烈,
越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