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认错了吗?(1 / 2)
“阿——嚏——”
喷嚏打得极大,口沫横飞,惹得那些在刘三儿附近的几个人,都忍不住往后退了退,以做避让。
更是略有嫌弃,“你这,说得是真的吗?”
都打喷嚏了!
“自然是真的。”刘三儿毫不在意地揉了揉鼻子,“如若不然,我怎会打喷嚏?”
“定是因为我说了实话,这会子正有人在背后骂我呢!”
一个喷嚏,说明有人念叨。
倒是有些道理。
那些人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接着议论。
“照你这么说,这王记馒头铺的灌浆馒头,来路不正?”
“自然如此,否则如何解释那王记馒头铺的灌浆馒头竟是没有赵娘子那做得好吃?”
“也是,许多人都说赵娘子做的灌浆馒头滋味比王记馒头铺更胜一筹,更能做得出来滋味更加美妙,同样肉汁四溢的生煎馒头呢,这王记馒头铺似乎只做蒸的灌浆馒头。”
“瞧见了吧,高下立判!赵娘子做的灌浆馒头,才是正儿八经地灌浆馒头,那王记馒头铺的……啧啧,不提也罢!”
“可这王记馒头铺也是多年招牌,响当当的老字号,总不至于去偷学一个年轻小娘子的手艺吧,更何况这年轻小娘子才到汴京城没多少时日?”
“对啊,这时日上有些对不上,不应该是王记馒头铺偷学赵娘子灌浆馒头的手艺才对。”
“……”
听着一众人议论,刘三儿扯起了嘴角,“你们知道什么?”
“我说这王记馒头铺灌浆馒头的方子来路不正,又没说他们是偷学赵娘子的手艺。”
“那是什么?”
“自然是赵娘子学的是正经灌浆馒头手艺,那王记馒头铺的灌浆馒头手艺如何来的……你们自己想吧!”
自己想?
一众人面面相觑,脑中却是飞快联想。
这手艺相似,却又不同,又能分出个高下的,那可能性就多了。
这伙计偷学东家,学徒偷学师父,四邻偷学主家……
总之,人赵娘子虽然年轻,又只是个小娘子,大约却是正儿八经灌浆馒头手艺的传承人,学的是正儿八经的灌浆馒头手艺。
反而是这王记馒头铺,虽然开店时间长,可往上辈慢慢追查,最先开店那位的手艺是怎么来的,那就难说了。
肯定不够光明正大!
一时间,众人似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般,脑中想法颇多,心中猜想不少,最终都到了嘴里,成为话语,滔滔不绝地说了出来。
“我从前听说这王记馒头铺的老东家,原是个从外头来汴京城中讨生活的穷小子,最初是挑着挑子卖馒头,慢慢攒下了些许银子,开了食摊,后来又盘下了大食肆,再后来便是这王记馒头铺……”
“哎哎哎,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不对?这老东家既然能做出足以开食肆的灌浆馒头,为何从前是个穷小子?”
“是啊,若是从前就有这个手艺,只怕是在哪里谋生都能谋的,就算外头不如汴京城繁华,赚的银钱不如汴京城多,但至少也应该有些家底,不至于是个穷小子才对。”
“这么看的话……该不会是从前老东家当初是刚刚偷学了这灌浆馒头的手艺,又不敢在家乡做生意,这才跑到了汴京城中?”
“大约是了,既能避免被人追责,又算是博求一下机会,一举两得!”
“结果,偷学的这手艺不大地道,欠缺了一些,现如今碰到这赵娘子的灌浆馒头,李鬼见李逵,这一下子……”
瞧着最初对王记馒头铺灌浆馒头这个话题兴致缺缺的那些人,此时议论纷纷,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口沫横飞时,刘三儿摸了摸鼻子。
这便是流言的力量。
而制造流言的人,甚至无需多言,只需要抛下来一个浅浅的话题,留下一个“自己想”的悬念,那些对流言感兴趣的人,便能联想颇多。
每个人想法不同,联想出来的事情不同,多种联想放到一起,便犹如是堆集如小山一般的柴,稍有火花,便能燃起熊熊大火。
这火烧起来,他这个扔火花的人,也就不必再管了。
大火会自动蔓延,将该烧的东西,烧个彻底,烧个干净。
不消两日,这流言便能传遍附近,成为附近所有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而王记馒头铺,也会深陷漩涡。
他刘三儿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那他,也就能到赵娘子跟前邀功,享用赵娘子作为酬谢给他的美味吃食。
就是不知道,明日赵娘子会做什么样的吃食。
是会做从前做过的,还是新鲜的,从未做过的吃食呢?
但不拘是哪种吃食,一定都十分好吃!
一想到“好吃”这两个字,刘三儿便觉得嘴巴里面口水激增,而肚子里面的馋虫,似乎也蜂拥而来,让他觉得难受的紧。
伸手揉了揉肚子,瞧着眼前的时辰,刘三儿叹了口气。
距离明日赵娘子摆摊,少说也还有七八个时辰。
等待这么长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种极大的煎熬。
不过好在他还有后手!
刘三儿嘿嘿一笑,从怀中掏了一个油纸包出来。
油纸里三层外三层的,层层剥开,最里面的,是两个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被油纸包着,一直揣在怀里,还残留了些许温度,不算过于冷,但比着刚出锅的生煎馒头来说,还是差了许多。
表皮不如刚出锅的那般松软,底部也没有了焦脆,甚至连里面的肉汁都没有那般的滚烫浓香。
但这是赵娘子做的生煎馒头,就算放冷了,就算品质差了一些,吃起来的时候……
肉馅儿鲜嫩可口,滋味美妙可口。
还是好吃的很!
仍旧是旁人拍马都难及的水准!
美味无比!
刘三儿十分享受地眯起了眼睛。
日薄西山,霞光铺满了大半个天空。
韩氏拎着小竹篮出了门。
她需要去薛掌柜的铺子里面,将这两日的小件儿绣活拿过去,顺便再拿上一些新的丝线,汇报一下屏风的刺绣进度。
听闻屏风进度已是差不多有四分之一,薛掌柜笑得眉眼都不见,“还得是韩婶子的手艺,这刺绣的速度,旁人是没法比的。”
质量的话,那就更不必说。
每每交过来的绣品,除了那些个刻意找茬,想着再压一压价格的,就没有不满意的。
所以,薛掌柜对质量方面一点也不担心,只要能够如期交货,那这笔生意便没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