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黑洞能源(二)(2 / 2)
在结束今天的討论之前,我们再来谈谈另外两个话题:第一,黑洞飞船技术对 “搜寻地外文明”的影响;第二,黑洞飞船技术的武器化潜力。
我们多次討论过 “费米悖论”—— 即 “外星人究竟在哪里” 的问题。而 “搜寻地外文明”项目的核心目標,就是解答这一悖论:要么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要么证明外星文明並不存在。
目前,搜寻地外文明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监听宇宙中的无线电信號,但隨著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搜寻思路开始聚焦於:分析外星文明可能掌握的技术,以及如何探测这些技术產生的 “副產品”(如能量辐射、引力波等)。
例如,如果某个外星文明正在製造 “光球黑洞”,那么我们应该能观测到这样的现象:在某个恆星周围,存在规模庞大的太阳能收集器集群,其覆盖面积甚至超过了恆星周围的行星。同时,我们还应该能探测到这些光球黑洞释放的伽马射线、產生的引力波,或者如果引力子存在的话,还能探测到引力子的信號。
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用於探测这类信號的设备,但未来,这些探测手段很可能会成为搜寻地外文明的重要 “武器”(工具)。
说到 “武器”,將黑洞技术武器化有几种显而易见的方式,但其中並不包括 “將黑洞投向行星,让黑洞吞噬整个行星” 这种情况 ——我已经解释过为什么这种方式在现实中不可行。
最简单、最直接的黑洞武器化方式,就是让以黑洞为动力的飞船撞击目標。一个质量为百万吨级別的物体,当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对论速度)运动时,其撞击產生的能量几乎相当於一颗恆星在一秒钟內释放的总能量,威力堪比十亿颗广岛原子弹。
不过,这种武器的威慑力可能並不像你最初想像的那么大。因为如果能提前探测到来袭的飞船,你完全可以將其汽化。即便飞船被汽化,黑洞本身依然会存在,但它会径直穿过目標行星,不会对行星造成太大破坏,然后继续在宇宙中飞行,直到完全蒸发。
当然,当黑洞最终蒸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 在其存在的最后一秒,释放的能量大约能达到 102?焦耳(1 后面跟 24 个 0)。而且,在製造黑洞时,你可以控制它的初始速度和运动方向。因此,如果你能在合適的时间和地点製造出黑洞,那么当黑洞蒸发时,其產生的爆炸威力將非常惊人。
不过,这种武器既不具备 “鈷弹” 那样的放射性污染能力,也不够隱蔽 —— 因为黑洞在存在期间,尤其是在生命末期,会发出极其明亮的辐射。但另一方面,你也无法轻易 “击落” 一个黑洞。在最佳情况下,如果你能以极高的精度测量出黑洞的位置和速度,或许可以通过粒子束撞击黑洞(就像为黑洞补充燃料那样),从而改变黑洞的运动轨跡。但如果无法改变黑洞的运动轨跡,那么目標就註定会被黑洞蒸发时的爆炸摧毁 —— 除非目標能及时逃离。
当然,对於飞船(甚至是体积庞大的空间站)来说,它们或许有足够的时间探测到来袭的黑洞,並进行规避。而且,儘管黑洞蒸发时的爆炸会对行星表面造成严重破坏,但这种破坏的威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行星。不过,黑洞倒是一种绝佳的 “掩体破坏弹”(钻地弹)—— 因为它可以毫无阻碍地穿透任何物体。
如果你掌握了反射伽马射线的技术,並且能够为黑洞补充燃料(这意味著你也能通过粒子束改变黑洞的运动轨跡),那么你很可能也具备在飞船上製造黑洞的能力。你可以製造出质量极小的黑洞,並將其装载在飞弹中 —— 这种飞弹將具备极高的加速度和机动性。然后,你可以在合適的时机停止为黑洞补充燃料,让黑洞在抵达目標时恰好蒸发並產生爆炸。
这种黑洞飞弹將很难被探测到,因为黑洞本身质量极小,而且它释放的辐射几乎都朝向飞弹的后方(目標无法观测到的方向)。因此,如果人类能够研发出反射伽马射线的材料,並且能够將金属物质注入小型黑洞(为其补充燃料),那么黑洞飞弹將会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武器。
即便你能將黑洞飞弹汽化(飞弹本身具有巨大的动能),但如果时机把握得当,在飞弹汽化的同时,黑洞也会恰好蒸发並產生爆炸,而且这种爆炸很难规避 —— 因为黑洞本身难以探测,且具备极高的机动性。
因此,儘管黑洞动力飞船目前还停留在科幻领域,但它確实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 尤其是如果我们未来能够突破几项关键技术(如反射伽马射线、为黑洞补充燃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