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去敲登闻鼓”(2 / 2)
“我还有件事,本想年后再同使相说,今日可巧,使相既来了,我便提前告诉使相。”
包拯告诉他,宣徽使向官家进言,以辽国出访为由,派他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国,“官家与我商议,我听着,这竟是让我去的意思。旨意这几日就要下来了。”
庞籍一听,脸色都变了,“这不行,御史还不能走,案子没审结,万一出个什么纰漏,岂不前功尽弃了?”
本来抱怨了半日,庞籍身心都觉得轻快了不少,一听老包要走,他立刻又紧张起来,
“御史怕是还想要纠察军中的账务事,这才有心往边境驻军去走一趟吧?我劝御史莫急于一时,还是等案子审结了再去。”
包拯见他急了,不由得笑道,“使相快别这样说,我的行囊都已准备好,想来是娘子也盼我能出访,竟早早就收拾妥当了。我不在京里,一切还要靠使相辛苦,希仁先在这里拜谢大相公。这一去,多则一年,少则十月,希仁必归。”
但他也殷殷叮嘱道,“范应纯都已经招认,内藏库的人命和徐粮道的死,都是他做的。眼下内藏库案子已结,三司的事也已了清,但白家的案子,使相切不可和稀泥,务必依法查证,不使一人含冤,也不使一人逃脱罪责,哪怕他是舒国公、转运使。希仁拜托使相,大相公熟知律法,比希仁更胜一畴,望使相能够拿出你当年出任刑部详覆官、开封府判官的铁面样子。希仁此去,便可十足安心了。”
庞籍心想,“这是还是要让我当这个恶人呐!你跑了,留下我在这里收拾烂摊子,还叫我铁面无私,这不是逼着我,往官家的心口上撒盐么。”
但他终究没有说出口,只勉强答应了,包拯见他应了,便满意地笑了。
临行前,包拯将展昭叫到面前,细细叮嘱他:白家的案子虽然翻案了,白锦堂也已正名,但此事并没结束。
他对展昭轻声道,“你告诉他,去登闻检院。”
展昭瞪大了眼睛,包拯对他点了点头,“你告诉他,不要再原地打转,只有去登闻检院,这事才会上达天听。也只有传到官家耳朵里,那些皇亲宗室也不能再插手,便是使相,也拿你们没有办法。
包拯这一招可谓一石三鸟,他是让白玉堂不要再以白家的旧案递交申诉,而是改以北苑的名义提请诉状。
一来,可以将贪墨的商家归法,二来,借北苑之机,清理那些肆无忌惮的皇族宗室;第三,可以清查走私茶货的军方。
而且,他叫白玉堂去登闻检院,还有一重意思,
“按照惯例,开封府是接人命案子的,但若是接了他的诉状,便只能先以人命案为先,其余的一时顾不上,况且牵扯官员过多,少不得都要转到大理寺。若是那样的话,凭他有多少证据,怕是都会被湮灭。”
“只有到了登闻检院,他家的事才会被看见,他兄长才不会枉死。”
“御史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但,如果检院拒不授理这桩案子呢?”
展昭提出心中疑问。
包拯笑了,“那么,你叫他向御史台申诉,韩晚不是已经翻异了三次么?加上白家重新提起的申诉,这件案子便没有那么快被压下去,三司会审是免不了的,恐怕使相也要亲临,到了那时,任谁也无法阻得了。”
“还有一件事,是同缉司有关的。”
展昭是为了丁家的案子,才随包拯入京,做了开封府的缉司官,现在事情已了,按照二人的约定,展昭可随时辞官还乡。
“丁家的案子虽然已经了结了,但我希望缉司不要急着辞官,暂时也不要离开开封府。我此去辽国巡边,至少一年后方回。若你能等一等最好,有你在这里,我走得也安心一些。”
展昭答应了,等包拯回京,他便辞官,回江南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