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必须换人!(2 / 2)
“各项工作不能停,日常监督不能松。”
“尤其是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更要高度敏锐,及时介入,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他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不容置疑的指令性,“现在,首先需要的是稳定军心。”
“你作为纪委书记,必须挺起来,该调度要调度,该拍板要拍板!”
“程序要走到位,责任要压到人,不能让整个班子散了心神。”
他说话的同时,目光扫过桌面上几份待处理的请示报告,仿佛无声地指示着工作的方向。
王海峰紧绷的身体终于出现了一丝垮塌的迹象,不是崩溃,而是一种紧张的弦松弛后的瘫软。
他连忙点头,声音比刚才利索了一些,虽然依旧带着沙哑和虚弱的余韵:“明白!明白!江书记。”
“我……我一定稳住局面,全力保证工作不断档!”
这表态虽然依旧缺乏底气,但至少说明王海峰明白了江昭宁的底线——稳定第一。
这就够了,暂时够了。
江昭宁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他的表态:“好。海峰同志,记住你的话。”
“把该做的事情做扎实。”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安抚的话,点到即止。
过多的安抚会瓦解那刚刚重建起来的、极其脆弱且根基不稳的责任感。
稳定王海峰只是权宜之计,一个止血的绷带,甚至可能是一块聊胜于无的创可贴。
东山的问题如同一个深埋地下的脓疮,已经腐烂到了表皮,必须开刀引流,彻查深挖!
可执掌纪委这把手术刀的“主刀医生”——纪委书记王海峰,他已经失去了“主刀”的勇气、决心和能力!换刀!必须换人!
刻不容缓!
可是,这样一个人在哪里?
江昭宁闭上眼,手指用力掐着发胀的眉心。
整个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超算,在全县干部花名册上疯狂地检索、过滤、评估。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几张面孔,都是纪检系统内部几位副职或关键室主任的名字。
然而,刚冒出来不久,就被他一一毫不留情地否决了。
赵天民?
此人稳重有余,做事滴水不漏,长于事务性管理和上传下达。
但行事过于审慎。
甚至有些圆滑世故,明显缺乏那种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动真碰硬、敢于为正义撕裂关系网的锐气。
他可以做“守成之臣”,但绝不是能破局的“急先锋”!
李卫?
专业素养扎实,办案能力突出,是纪委系统内部公认的业务能手。
但他性格耿直近乎倔强,在系统内人缘一般,协调统筹能力偏弱。
担任主职,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政治智慧和平衡能力,绝非仅靠业务能力就能胜任。
他能当一柄利剑,却未必能当好掌剑之人。
孙建清?
理论功底深厚,作风正派清廉,但在领导魄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手腕上,表现得过于书生之气,显得有些不够泼辣和果断。
东山的局面如同一个沸腾的油锅。
需要的不是温文尔雅的清谈者,而是能当机立断、敢于下重锤、不怕油星溅身的狠角色!
江昭宁眉头越锁越紧。
纪委系统内部青黄不接的状况,严峻得超乎他的预想。
平日里不觉得,待到真要挑大梁时,才发现能撑起一方天地、符合这特殊时机特殊要求的将才,几乎空白!
这些副职们或在能力上有短板,或在性格上有弱项,或在格局上还不够开阔。
更重要的是,长期在“副手”位置上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主帅”的战略要求和高压态势?
这是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