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一切如初(1 / 2)
余磊写了“借调”表格,按照公司的政策,选择原单位。
一份纸质,一份电子表。
林琴的触动不小,但是几个煤电项目都没有什么进展,“去产能”听说年底就完成了。
也不晓得未来咋个样。
余磊盯着电脑屏幕上“调岗申请”,指尖悬了三分钟,借调的同志大都回去了,本身也不多。
都是分流没地方去的。
现在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办公室里还飘着同事刚泡的速溶咖啡味,隔壁工位的键盘声噼里啪啦,像极了身边人的心情。
意思就是这里“不属于”你,“借调”的还是回去吧,但是嘴巴上还是很心疼的,因为“牛马”走了,活谁来干?
上周,跟海北电厂的新领导通了个电话,人都换了一茬,就是回不回来“自己考虑”。
毕竟,电厂项目停了,未来没人保证,如果划转,也是归口港务公司。
电厂划到港务,就意味着收入可能要降一节,而且,专业啥的也不对口。
不过,也没啥专业不专业的。
都能干,
“领导,我回来。”
“行。”
既然回去,那还得先回家一趟,给家里人上个香啥的,毕竟,几年都没有回去了。
还有个姑姑天天“堵门”照看着,也不算冷清。
余磊看了看手机,深吸一口气,指尖往下按。
电子档申请。
提交成功的弹窗跳出来时,他忽然听见窗外的车流声好像轻了点,不像以前那样堵得人心里发慌。
北海那边搞定了,就是北京这边,这边领导无所谓的,毕竟,你也不是这边的人。
稍微寒暄几句,意思意思。
辞行嘛。
也不用多留,只拍了拍他的肩:“年轻人,前程似锦。”
努力工作三年,就换回这么“一句”,跟煤矿老周一样,“特别欣慰”。
行了,都告别了,别耗着了。
至于同事,“借调”的回去,平常还说笑的,现在,有些人根本不搭理你。
主要还是“你没用”。
公司同事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纠缠”,你啥用没有,联系你干嘛?
而且,人走茶凉。
自己静悄悄的走就行,这个世界,“借调”,“牛马”是最没用的。
“走啦?”明年退休的黄学良寒暄了一声。
“嗯。”一旁的李少华跟个死人一样,椅子故意让出一条道,“赶紧滚”。
余磊点点头,转身回工位,抽屉的东西、桌面上的,直接一把倒进纸盒子,“够效率”吧。
桌上,还放着前年公司组织爬长城发的纪念杯,杯沿都磕出了缺口。
“算了”,这个不要了。
吧嗒!
一根红绳掉落。
这是去年跟同学孔勇香山祈福的,当时余磊还兴致勃勃的觉得,也许,也许,自己也能留在北京呢?
被现实打脸了。
他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塞进背包,最后看了眼办公室的落地窗,然后抱着大纸箱走了。
以前总爱盯着楼下建国路的车灯发呆,现在再看,那两条昏黄的“河”也没那么好看了。
“小余,门关上。”这是李少华的遗言,果然是快死的人了。
“跟他玛德,血海深仇一样。”
“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