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薅龙气养崽后,我成帝后了! > 第207章 帝后临天下

第207章 帝后临天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陛下与娘娘,真真是天作之合,珠联璧合。”

不少人都暗暗点头附和。

这位新皇后,不仅有“圣女”之名,更在宫变中立下大功,如今又得陛下如此毫无掩饰的爱重,其未来在这后宫,乃至对前朝的影响力,恐怕都不可小觑。

凤临天下,自此而始。

……

登基之后,萧无极便以“承天武帝”之名,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朝政治理。

他勤政近乎苛刻,每日天未亮便起身练武,随后便是雷打不动地早朝,下朝后便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常常直至深夜。

烛火映照着他冷峻而专注的侧脸,仿佛不知疲倦。

沈星沫则成了他身边最安静的陪伴者。

她在御书房内设了一张红木小桌,或是翻阅古籍,或是处理一些后宫事务,或是静静地调制安神助眠的香茗,更多的时候,只是拿着一卷书,陪着他到深夜。

她从不轻易出声打扰,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支持与安抚。

有时,萧无极遇到一些极为棘手、关乎国计民生的难题,会凝眉沉思良久,然后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她。

沈星沫便会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到他身边。

萧无极会将奏折递给她,简单说明困境。

沈星沫虽恪守后宫不干政的祖训,从不妄议朝政,但她思维敏锐,视角独特,往往能跳出朝臣们固有的思维框架,给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议。

尤其是在民生水利、地理堪舆、甚至是一些涉及玄学(如选址、天象)的问题上,她凭借玄门所学和萧景昊绘制的那些精准而蕴含特殊信息的舆图,往往能提出切中要害的见解。

“星沫,你看这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折……”

萧无极将一份厚厚的奏章推到她面前,眉头紧锁,“主张在此处截弯取直,以缩短漕运时间,但工部核算,耗费巨大,且恐破坏当地水脉。”

沈星沫接过,仔细阅览,又对照着旁边摊开的、由萧景昊绘制的区域详图看了片刻,指着图中一处蜿蜒的河道和旁边一条几乎被遗忘的细线:

“此地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地质松散,若强行改道,恐非但耗费巨大,更易引发堤岸崩塌、农田淹没之后患。反观这条废弃的古河道,虽需投入人力疏浚,但其走向天然,基底稳固,若能加以利用,稍作修整,虽前期投入或许相差不多,但长远来看,更为稳妥,且能惠及沿岸更多荒地。”

萧无极闻言,俯身仔细对照地图和奏折方案,沉吟良久,眼中渐渐露出豁然开朗和赞许的神色:

“皇后真乃朕之贤内助也!此计大善!”

他当即提笔,在奏折上做出了批示,否定了原先冒险的方案,采纳了沈星沫的建议。

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沈星沫不仅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他事业上不可或缺的知己与臂助。

她的智慧、她的冷静、她那份不同于世俗女子的见识,总能在他需要时,给他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钥匙。她的存在,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与充实。

在沈星沫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持下,承天初年,萧无极推行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设立独立的监察御史,严惩贪腐,同时打破门第之见,开设恩科,提拔寒门中有真才实学之士,充盈朝堂。

经济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并参考沈星沫的建议,优化漕运、官道等基础设施。

军事上:加强军备,淘汰老弱,革新战法,巩固边防,但对周边国家,尤其是由萧景宸统治的南理,则采取积极的友好政策,互通贸易,稳定南方。

科技上:正式设立“天工院”,由闻磊兼管,招募天下能工巧匠,并特别吸纳如萧景昊这般有特殊天赋的人才,专门负责研究利国利民的新技术、改良农具、绘制精确舆图、观测天象等。

这些政策,大多着眼于长远,触及了不少旧有势力的利益,初期难免遇到阻力和非议。

但在萧无极的绝对权威和铁腕推行下,在沈星沫于后宫稳定人心、于幕后偶尔关键的提点下,改革得以较为顺利地推进。

大胤王朝,如同久旱逢甘霖的禾苗,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帝后同心,其利断金。

萧无极与沈星沫,不仅在生活中是恩爱夫妻,在朝政国事上,也是默契无间、相辅相成的搭档。

他们的结合,成为了大胤走向中兴与强盛的重要基石。

史官在私下的笔记中写道:“帝后情深,政通人和,承天初政,焕然一新,此乃大胤之福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