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无声的硝烟(2 / 2)
无声的硝烟,开始弥漫到更广阔的领域。这场远征,注定步步荆棘。
“全面安全评估……”龙胆草重复着这个词,指尖在冰冷的玻璃窗上轻轻一点,“拖字诀。他们不需要真的找出什么问题,只要这个评估流程启动,就能合法地将‘五彩绫镜’无限期地挡在市场门外。我们的时间窗口,会被彻底锁死。”
曹辛夷迅速在脑海中调取相关信息:“本地电信管理局的评估流程,常规情况下需要三到六个月,但如果对方有意刁难,补充材料、举行听证会,拖上一年半载也毫不稀奇。而且,评估期间,我们的产品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推广和测试。”
一年半载?龙胆科技等不起。“五彩绫镜”项目投入巨大,国内市场虽然稳住,但增长已见瓶颈,海外市场是必须攻克的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一旦在这里被拖住,其他观望的东南亚市场也会望而却步,欧洲那些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更会趁机抢占标准制定的先机。
“不能让他们把流程顺利启动。”龙胆草斩钉截铁,“必须在报告被正式受理前,找到反击点。”
“星洲科技这份报告,依据的是什么?”曹辛夷转向助理,语气急促。
助理显然做了功课:“他们引用了本国去年颁布的《数据安全法》修订案中的一个模糊条款,关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特定数据技术,需满足本土化审查标准’。他们咬定‘五彩绫镜’的端到端加密和匿名化处理,可能影响执法部门对犯罪活动的调查,属于‘特定数据技术’范畴。”
“荒谬!”曹辛夷忍不住斥道,“这是对所有采用强加密技术企业的无差别攻击!”
“但法律条款的解释权,不在我们手里。”龙胆草冷静地指出关键,“尤其是在别人的主场。”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中央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压力如同实质,压在每个人的肩头。
“有两个方向。”曹辛夷率先打破沉默,思维高速运转,“第一,法律层面。我们需要找到顶尖的本地律师,深入研究该条款的立法背景、过往判例,寻找漏洞和反击的依据。第二,舆论和游层面。我们不能被动挨打,要主动出击,让星洲科技滥用法规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争取本地科技界、商界乃至用户的支持。”
龙胆草赞许地点头:“思路正确。律师团队我来联系,曹家在海外有一些可信赖的法律资源。舆论和游方面,辛夷,你主要负责。记住,我们的核心论点不是对抗本地法律,而是强调‘五彩绫镜’保护的是普通用户的隐私权,这与全球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基本人权理念相符。星洲科技的行为,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行市场垄断之实。”
“我明白。”曹辛夷眼神锐利,“我会立刻着手准备材料,接触本地的行业联盟、智库和媒体。阿兹兰的‘婆罗洲生活网’也可以发动起来,从草根层面发声,质疑星洲科技为何害怕一个能更好保护民众隐私的工具。”
行动纲领确定,整个龙胆科技东南亚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龙胆草动用了家族多年经营的人脉网络,联系上了在美国享有盛名、且在东南亚多有业务的“怀特&李”律师事务所。该所的创始合伙人之一,李察·怀特,亲自接下了这个案子。他很快派出了一个由熟悉当地电信法规和国际数据法专家组成的精干团队飞抵吉隆坡。
与此同时,曹辛夷的战场也悄然铺开。她没有选择与星洲科技正面进行媒体骂战,那只会入对方的节奏。她首先拜访了马来西亚中科技企业联盟的秘书长,一位对星洲科技长期垄断不满的中年人。
“秘书长先生,星洲科技今天可以用这个条款阻止我们,明天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阻止任何他们看不顺眼的创新企业。”曹辛夷将一份精心准备的报告放在对方面前,上面详细分析了该条款被滥用可能对本地科技创新环境造成的窒息性打击,“这不仅仅是龙胆科技的危机,更是所有渴望打破枷锁的本地科技公司的危机。”
秘书长翻阅着报告,面色凝重。他深知星洲科技的手段。
离开联盟办公室,曹辛夷又马不停蹄地约见了几位在本地社交媒体上颇有影响力的科技评论员和学者,向他们客观阐述了“五彩绫镜”的技术原理和隐私保护理念,以及当前面临的非商业竞争困境。
“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和监管。”一位学者在交流后表示,“滥用安全条款来扼杀竞争,确实值得警惕。”
阿兹兰那边也行动起来。他在自己的“婆罗洲生活网”社区和合作的街边贩群里,发起了话题讨论:“你希望你的聊天记录、你的客户信息被大公司随便看吗?”“一个能帮你锁好数据‘抽屉’的工具,为什么有人不让它进来?”这些朴素直白的问题,在草根民众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虽然声音微弱,但正一点点汇聚。
星洲科技显然没料到龙胆科技的反击如此迅速和多点开花。他们习惯了用资源和规则碾压,对手往往在行政垒前就已溃败。但龙胆科技不仅扛住了初期的骚扰战,更在看似铁板一块的法规领域发起了犀利的攻势。
几天后,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本地一家颇有公信力的财经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数据安全,还是市场盾牌?——审视科技巨头的法规博弈》的评论文章,虽未直接点名,但矛头直指星洲科技利用模糊法规排除异己的行为。紧接着,中科技企业联盟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呼吁监管机构“审慎使用数据安全条款,避免误伤创新”。
网络上的讨论也开始升温,虽然星洲科技控制了主流媒体渠道,但社交媒体和科技论坛上,支持技术开放、反对垄断的声音开始出现。
压力,开始反向传导。
电信管理局内部对是否正式受理星洲科技的评估请求,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官员认为需要谨慎,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国际商业纠纷和舆论反弹。
星洲科技总部,顶楼办公室。
负责此事的副总裁陈永仁将一份舆情简报摔在桌上,脸色阴沉:“龙胆科技……比我们想的难缠。他们不走寻常路。”
坐在他对面的,是星洲科技的创始人兼CEO,谭文龙。一个年近六十,眼神锐利如鹰隼的男人。他缓缓搅动着杯中的咖啡,语气平淡:“跳梁丑,再多花样,也改变不了结局。通知下去,启动B计划。”
陈永仁眼神一凛:“您是……?”
“他们不是想玩舆论,讲道理吗?”谭文龙嘴角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本地化’。去找‘黑水’公司的人,让他们做得干净点。”
“黑水”是一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商业情报和“特殊事项服务”公司,专门替大企业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陈永仁心领神会:“明白了,谭总。我会让他们重点‘关照’一下那位曹姐,还有那个叫阿兹兰的土著。只要他们乱了阵脚,龙胆科技自然不攻自破。”
一场更加肮脏、更加凶险的暗战,即将拉开帷幕。而此时的曹辛夷和阿兹兰,还沉浸在初步稳住阵脚的短暂胜利中,并未察觉到,阴影中伸出的毒刺,已经瞄准了他们的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