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社会没有参天树 我叫林虎你记住(1 / 2)
1937年12月4日拂晓,句容县域
城北十里外的宝华山麓,枪声已密集如爆豆,黔军103师何知重部的士兵蜷缩在临时挖掘的散兵坑里,脸色惨白地盯着远处扬起的漫天尘土。作为南京外围的重要屏障,句容并非孤立的城池,而是以县城为核心,北依宝华山、南邻赤山湖形成的丘陵河网地带,由隘口构成天然防线,此刻宝华山南麓已率先陷入激战。
“师座,小鬼子的攻势太猛了!三营在宝华山南麓的阵地被突破两次,弟兄们快顶不住了!”参谋官连滚带爬地冲进何知重设在句容县城隍庙的临时指挥所,声音带着哭腔。
何知重拿着佩枪,嘴角泛着苦涩。103师本是黔军,可经过淞沪会战的辗转驰援,如今只剩下4000余残兵,武器更是杂七杂八,每支枪平均只剩三十发子弹。他们驻守的句容防线绵延数十里,丘陵起伏、河汊纵横,本就不利于兵力分散的防守,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第九师团的先头部队,无异于以卵击石。
“传令下去,死守宝华山南麓隘口、赤山渡口和县城门!就算拼光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小鬼子突破核心防线!”何知重咬着牙下令,可他自己也清楚,这不过是徒劳的抵抗。日军的炮火如同雨点般落在宝华山阵地,山石被炸得粉碎,士兵们被埋在乱石堆下,惨叫声此起彼伏。
何知重本是黔军龙头王家烈的心腹爱将,后来南京先生接管贵州,王家烈辞去了军职,他的嫡系部队被改编为了两个师,也就是102师柏辉章部和103师何知重部,两个师都参加了淞沪会战,伤亡惨重,此时何知重在死守句容,而102师的柏辉章部相比之下就幸运多了,被唐生智安排守在了南京的浦口,位置相对安全,属于大后方。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突然指着城西的方向,高声喊道“师座!你看!有好多车和人!”
何知重猛地抬头,只见城西的汤山方向的公路上,一支队列整齐的部队正疾驰而来。士兵们身着深灰色的军服,头戴M36型钢盔,肩扛清一色的M1后羿式步枪,队列前方的装甲车顶部飘扬着东北军第十军的军旗,阳光照在士兵们的钢盔上,闪烁着寒光。
“第十军。。。是东北军!”何知重激动得热泪盈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快步跑出指挥所,朝着援军的方向迎去。
此时,林虎正坐在一辆指挥车里,透过车窗观察着句容的地形。罗耀桓与刘雅楼坐在身旁,手中的军用地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和河流符号“军长,句容这地形太复杂了,北有宝华山天险,南有赤山湖阻隔,东西都是丘陵坡地,公路只有两条,隘口太多,防守压力不小。”刘雅楼指着地图,语气急切“103师的主力在宝华山南麓被缠住,赤山渡口和县城之间的防线已经快断了,我们得立刻接手核心防御点!”
林虎点点头,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关键节点“句容不是孤城,守句容就是守隘口、守渡口、守公路。”
“刘雅楼你记一下,我做如下部署调整。”林虎思考片刻说道“第十旅五个步兵团即刻展开,接替黔军防务,以黄永利团驻守宝华山南麓隘口,利用山地地形构筑火力点,堵住日军来的主力。吴克哗团守赤山及赤山湖渡口,控制秦淮河支流的航运通道,防止日军迂回包抄。韩先齐团驻守县城西门至秦淮河大桥一线,守住城西平原的唯一通道,刘振团守城东以及隘口,保障后续部队的补给线,李天保团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县城南郊的丘陵地带,随时支援各阵地!旅直属炮兵团拆分部署,宝华山、赤山、县城各配一个炮兵营,喷火器连和火箭筒班组重点加强隘口防御,务必在半小时内完成接防!”
“是!”刘雅楼拿出本子和钢笔,认真记录。
第十旅的士兵们动作迅速,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各个战略节点。他们身着的军服制服剪裁合体,膝盖与肘部配有耐磨护具,脚踩黑色皮靴,与黔军士兵的灰布破烂军装形成鲜明对比。每个步兵班都配备了一挺辽二十式通用机枪、两支巴祖卡火箭筒,每个排更是配备了一门81毫米迫击炮,火力配置远超日军。
更关键的是,这支部队经过德国军事顾问的系统训练,擅长山地与隘口防御战术,协同作战能力极强,堪称东北军的巅峰战力。
黄永利带着一团士兵赶到宝华山南麓隘口时,黔军的战壕已被日军炮火炸得面目全非,几名幸存的黔军士兵正依托岩石顽强抵抗。宝华山南麓是镇江至句容的必经之路,两侧是陡峭的山坡,中间只有一条宽不足十米的土路,形成天然隘口。“弟兄们,撤下去休整!这里交给我们!”黄永利高声喊道,随即挥手示意部队展开。士兵们迅速利用岩石、沟壑构筑临时掩体,辽二十通用机枪架设在隘口两侧的制高点,火箭筒班组隐蔽在土路拐弯处,动作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