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全线接战(1 / 1)
镇江三山之役的捷报,如惊雷般划破抗战初期的阴霾,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12月17日清晨,还坚守在南京的中央社率先刊发号外“镇江大捷!歼敌舰队全军覆没,日寇渡江阴谋破产”的黑体标题,在寒风中被报童们高高举起,沿街叫卖声穿透街巷。
南京新街口的报栏前,密密麻麻挤满了民众。当读到“足柄号重巡洋舰被炸沉,鲛岛具重毙命”的消息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白发老者捋着胡须热泪盈眶,青年们挥舞着报纸振臂高呼,孩童们跟在队伍后喊着“打倒日寇”的口号。
街边的茶馆里,说书人临时改了桥段,将祁大志空中斩敌、周志开驾机撞舰的事迹讲得绘声绘色,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茶碗碰撞声与掌声交织成一片。
上海的租界内,爱国学生们自发组织了游行。数千名青年举着“庆祝镇江大捷”“空军英雄永垂不朽”的横幅,迈着整齐的步伐穿过街道。他们高唱《大刀进行曲》,沿途民众纷纷加入,队伍越走越长。一位女学生站在高台之上,含泪诵读着阵亡飞行员的名单,当念到“陈明”“周志开”的名字时,全场肃立默哀,随后爆发出更响亮的呐喊“继承英雄遗志,誓守国土!”
武汉三镇的街头,鞭炮声连日不绝。商家们自发悬挂起国旗与英雄画像,酒楼茶馆推出“捷报菜”,市民们争相举杯庆贺。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们更是连夜加班,在炮弹壳上刻下“致敬镇江英雄”的字样,誓言要造出更多武器支援前线。江边的码头,满载物资的船队鸣笛启航,船工们高喊着“向三山阵地致敬”,将慰问品送往南京前线。
各地的爱国团体纷纷发起募捐,学生们省下笔墨钱,工人捐出加班费,农民拿出自家的粮食,短短数日便筹集了巨额款项,源源不断送往南京。北平的学者们联名发表文章,盛赞“镇江大捷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海外华侨更是奔走相告,纽约、旧金山的华人社区举行游行,向祖国发电报表示祝贺与支持,募集的物资装满了数十艘轮船。
广西梧州的前线行营内,李宗仁手拿捷报,脸上罕见地露出了爽朗的笑容,猛地拍了一下桌案“好!打得漂亮!东北军与川军同心,空军将士舍生忘死,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样子!”
一旁的黄旭初也是频频点头“邻公真乃鬼子的克星,一到南京就接连打出精彩的战斗,鬼子连连遇挫,据健公在武汉说,现在暂时落于武汉的军事委员会也对于对日前景逐渐乐观起来了。”
提到武汉的事情,李宗仁又是脸上一黑“他南京先生有什么好乐观的,现在对日作战,所有抗在前线的,全部都是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部队,我们桂系的第七军和四十八军已经扛着鬼子两个师团打了数月,死守着粤西和雷州半岛不丢,省内的财政都快要打崩溃了,和他要些支援,就推三阻四,实在可恶。”
黄旭初也是叹气道“据说何应钦指挥的也颇为不顺利,寺内寿一加派的华南方面军的第二师团和107师团已经越过五岭山脉,开始要进攻郴州的前沿宜章县了,这两个师团加上104师团和独立第一旅团合编成了华南方面军第二军,由冈村宁次任军长,目标是攻占湖南全境。”
“湖南的事情既然南京先生给了何应钦,那就让他去管吧。”李宗仁有些负气的说道“我昨天刚和东北军南洋的总负责人胡兰春去了电话,又和张汉卿商议了许久,打算将夏国璋的那个独立旅先调回广西了,并且再组建三个独立师,来应对粤西的战局。”
“德公高见。”黄旭初说道“现在华中战场我们逐渐有所缓和,粤西这边只要我们桂系和粤系顶住压力,小鬼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只能朝湖南或者江西走了。”
——————————————
南京卫戍司令部
杨宇霆站在一张巨大的南京淞沪周边地形图前,不禁感慨,这南京保卫战可真不是人打的,怪不得历史上都说淞沪丢了,南京就没有了守卫的必要。
这南京城北靠长江,南方全是河网密布的道路,根本无险可守。如果敌人从北方来,那么南京城固若金汤,但是敌人从南方来,那么南京城就好比一个没穿衣服的战士,到处都是破绽,而本来的依仗,长江,也变成了阻挡退路的索命江。
现在东北军完全是依靠足量的人数和强大的炮火以及空中力量,硬挺着守住了这第一波的进攻。
杨宇霆的目光在镇江,句容,天王寺,溧水和芜湖这一条最外围的防线上,第三军黄百韬在镇江打了个满堂彩,配合空军,击沉的鬼子海军的军舰足可以让伏见宫博恭王心脏病发作,十六师团和独五旅团,独六旅团也是无可奈何,啃不动黄百韬。
林虎的第十军在句容打的是最硬的仗,但是他本身的配置也是诸军中最硬的,以一军之力骑着第九师团和103师团的脸上疯狂输出,打的吉住良辅这个老鬼子满头包。
中路的天王寺战场,桂永清,周振强和邱清泉这教导总队的三巨头率领着队内一万一千人配合黄杰的税警总团五千余人对面对抗鬼子的第三师团,第三师团的师团长藤田进自从当年九一八的时候,在东北被东北军给揍了个满地找牙,就一直想要找回场子来,所以他一到天王寺之后就了一系列的猛攻,打的桂永清和黄杰短短三天的时间就开始求援,杨宇霆也不想让这两支功勋卓著的抗日队伍有太大的损伤,于是让十八军的三十九旅姜德宝部和四十旅的卢光伟部前往天王寺支援,才算是挡住了第三师团。
溧水石臼湖这边,防线极长,守备不易,所以杨宇霆安排了西北军旧部的五个旅五万人来守这片区域,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和冯治安在原来的时空便都是抗日名将,搭配一个黄显声,更是相得益彰,鬼子十二师团的山田乙种和十三师团的荻州立兵这几天猛攻溧水也是毫无成果,还被赵登禹几次漂亮的反击战,打的损失不小。
最后的芜湖战线上,张廷枢的第四军正面对决第七师团和国歧支队,第四军的三个旅,张廷枢的十二旅自然是东北军一等一的部队,放在整个中国抗战战场上也是拔头份的,人数也多,足有一万五千多人,十五旅的李杜虽然战斗力不如十二旅,但是作战态度坚决,李杜又是张作相时期的老人,非常服张廷枢,打起来也是干脆利落。只有十四旅,原来的旅长张作堂,是张作相的堂弟,因为屡次不服薛岳管辖,最后都闹到了沈阳帅府来,少帅一气之下拿了张作堂的军职,最后由张廷枢推举,让张作相的堂侄,也就是张廷枢的堂弟,张廷岳接任了十四旅旅长的位置。
这三个旅可以说是吉林张作相的私军一般,部队属性极重,好在张廷枢是个明白事理的,关键时刻敢打敢拼,为他老子争光,也给少帅争光,芜湖防线固若金汤,寸土未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