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金山为座,民心为阶(2 / 2)
仅仅五日之后,当他的船队还在山东境内缓慢航行时。
一队快马从北方疾驰而来,带来了摄政王江澈的问候。
应天府,皇宫,武英殿。
当朱瞻基风尘仆仆地赶回京城时。
他甚至来不及换下常服,便被内侍急匆匆地请到了这里。
殿中央,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五十个巨大的红木箱子。
箱子没有上锁,其中二十五个敞开着,里面金灿灿的光芒。
那是被重新熔铸、规格统一的金砖,每一块都印着华夏二字的戳记。
另外二十五个箱子里,装的却不是金银,而是一些奇特的物产。
一筐筐金黄色的颗粒状作物,和一袋袋沾着新鲜泥土的块茎。
“陛下,这是……摄政王派人八百里加急,从天津送来的。”
随驾的老太监王瑾,声音都在发颤,“说是给陛下的贡品。”
朱瞻基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些金砖。
“贡品?”
“这天下,都是朱家的,他江澈,用我朱家的东西,来献给朕这个朱家天子?”
“陛下息怒!”
陈衍等一众刚刚回京的臣子,连忙跪了一地。
陈衍更是痛心疾首地叩首道:“陛下!此乃奇耻大辱!江澈此举,名为进贡,实为炫耀!他是在向满朝文武,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功绩与财富!他这是要将陛下的天子威严,踩在脚下啊!此等礼物,万万不可收!”
“对!不能收!否则我大明朝廷的脸面何在?”
另一位御史也慷慨激昂地附和。
朱瞻基没有理会他们,他缓缓走下台阶,来到那些箱子前。
他随手拿起一块金砖,随后又走到另一边,捻起几粒饱满的玉米粒。
“王瑾。”他头也不回地问道。
“奴才在。”
“信呢?他派人送东西来,总该有封信吧?”
“有,有!”
王瑾连忙从袖中取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函,双手奉上。
信封上,只有“陛下亲启”四个字,没有署名,却比任何署名都更具分量。
朱瞻基拆开信,信纸上的内容并不多,他一目十行地看完,脸上的表情,却从最初的愤怒,渐渐变得复杂、茫然,甚至有一丝不可思议的动摇。
“念。”
他将信纸递给了王瑾。
王瑾战战兢兢地接过,清了清嗓子,用尽量平稳的语调念道。
“陛下亲启。臣远航万里,幸不辱命。今于新大陆,获黄金百万,物产无数。此五十箱,不过九牛一毫,聊表臣子之心意,为陛下充盈内帑,另有二物,名曰玉米、土豆,不择地力,亩产胜稻麦数倍,可解天下万民之饥馑,此等祥瑞,乃上天赐予大明,自当由天子亲献于太庙,上告列祖列宗,下安黎民之心,臣,江澈,顿首。”
信,念完了。
整个武英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陈衍等原本还在群情激奋的旧派文臣,此刻全都愣住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封信写得如此滴水不漏。
通篇自称为“臣”,姿态放得极低。
将金银说成是聊表心意,是给皇帝充实私人腰包的。
最厉害的,是那句由天子亲献于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