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欺天啦!两亿亩田就交二百万税!?(1 / 2)
乾清宫东暖阁里,一场召对正在进行当中。
崇祯皇帝坐在御榻上,没穿常服,就一身靛蓝道袍,袖子挽着。他没看底下站着的重臣,眼神盯着眼前那张巨大的大明舆图。脸色那是相当难看——一看就知道又要找碴了!
首辅黄立极、次辅施凤来、兵部尚书王在晋、侍郎李邦华、礼部尚书钱谦益、大学士兼左都御史孙承宗、户部尚书毕自严、侍郎侯恂、衍圣公孔胤植、定国公徐允桢、秦王朱存枢、唐王朱聿键、礼部侍郎徐光启,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大明朝最能说得上话的人,差不多都齐了。
“都到了。”崇祯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脊背一紧。“山东的路,断了。漕运,也瘫了。”他话说得平直,像在说一件寻常事。“今日叫诸卿来,只议怎么走,怎么守。”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拿起一支朱笔,笔尖从北京往下划,绕过山东,穿过河南,重重点在武昌上。
“圣驾不走山东。取道西路,经真定、顺德,入河南彰德、卫辉,渡河到开封,再南下许州、南阳,自襄阳进湖广,行在,就设在武昌。”
他笔一顿,目光扫过钱谦益几个南方籍的官员,笔尖用力戳着湖广的位置:
“这条路,能亲眼看看北地灾情。也能避开没办法通行的黄泛区。更重要的,能直插要害!去看看这田亩冠绝天下,赋税却少得可怜的‘心病’之地!”
话锋一转,他猛地扭头看向户部尚书毕自严,语气陡然锐利:
“毕卿!你告诉朕,湖广这块‘心病’,到底重到什么地步?万历六年清丈,湖广田亩几何?岁征赋税多少?你给朕,给诸卿,报个实数!”
原来是要找湖广的麻烦还好,还好!
在场没有湖广的官儿,也没人从湖广的百年烂账中捞到过好处,自然都松了口大气儿。
毕自严赶紧出列,躬身道:“回陛下,臣……臣记得。”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捧着一本千斤重的账册,声音有些低沉:
“万历六年清丈,湖广在册官民田,约二百二十万零一千六百一十九顷,计二亿二千零一十六万一千九百亩。岁征夏税秋粮米麦,合计二百一十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多少?!”崇祯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厉色。“二亿多亩田?就交二百多万石粮?!”
湖广的烂账他当然是知道的!前世就知道,不过那时他只是个长在北京深宫里,不接地气,脱离群众的皇上,不清楚湖广那帮究竟是什么模样。
而上一世,他可是在湖广当副厅的,虽然是政法系统的,但是湖广的山山水水他都走透了,太知道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的水田收成有多好了。
兴许那二亿二千多万的田亩有虚报(张居正搞清丈时,底下人多报一点好论功也正常),但是二百多万石的税额.不像话啊!
这就是在欺天啊!不对,是在自取灭亡!
历史上,满清入关后,湖广可是南明、满清拉锯的重要战场,后来的三藩之乱的主战场也在湖广前前后后,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所以这一次,为了湖北、湖南的老乡们好,必须得找他们多要点税!
他一步从舆图前跨到御案旁,手指关节重重敲在紫檀木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浙江多少田?多少税?”
毕自严如实回答道:“浙江田亩五千一百六十九万五千一百亩,岁征……二百五十二万二千六百二十七石。”
浙江的五千万亩.可能也虚高了,崇祯心道:但是二百五十多万的额度还是少了.
“南直隶呢?”崇祯又问。
“南直隶田亩七千七百二十三万五千亩,岁征……六百零二万四千六百七十二石。”
这个数字肯定是少了!崇祯心里明镜儿似的,南直隶可是包括了后世的江苏、安徽二省的!七千多万.安徽一省就不止啊!清丈土地清漏了一个省
数字报完,暖阁里的气氛就相当诡异了。
毕竟,听上去,南直隶还是比较“良心”的,真正欺天的是湖广啊!
崇祯冷冷道:“湖广的田,是浙江的四倍!是南直隶的三倍!它交的税,却不及浙江一省!只有南直隶的三成?!”
他猛地转身,再次指向舆图上的湖广,手指因为假装愤怒而微微颤抖:
“好一个‘湖广熟,天下足’!这熟的粮食,足的到底是天下的仓廪,还是湖广本地蠹虫的私囊?!”
他似乎又想起一事,目光更寒:“辽饷呢?朕记得辽饷是按亩加派,每亩加银九厘。湖广二亿多亩田,该加派多少?实收又是多少?”
毕自严苦笑道:“陛下明鉴……理论上,湖广若足额加派,岁征辽饷当在……二百一十万两上下。然……然辽饷总额每年实收不过四百余万两,需分摊全国。湖广……湖广近年实派辽饷,每年约……四十五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