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353章:新时代的脉搏

第353章:新时代的脉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十月下旬,紫禁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朗朗秋日。

朱由检指间的朱笔刚刚在一份关于边镇屯田的奏疏上下批红,笔锋沉稳,一如他此刻的心境。

他放下朱笔,端起御案上的茶盏,氤氲的白雾模糊了他年轻却深邃的面容。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却又刻意压抑着脚步声由远及近。

“陛下,工部宋尚书求见。”王承恩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宣。”

片刻之后,新任工部尚书宋应星,快步入内。

这位被天子破格擢拔至六部九卿之列的奇才,一向以沉稳务实著称。

然而此刻,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却泛着异样的潮红,一双眸子里闪烁着学者发现真理时的炽热光芒,连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了几分。

他双手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尺余见方,用明黄色贡品绸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体,仿佛捧着的是传国玉玺。

“臣,工部尚书宋应星,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应星的嗓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长庚先生免礼,平身。”朱由检的目光在他手中的黄绸上,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微笑,“看先生神情,可是西山那边有喜讯了?”

“陛下圣明烛照,万里之外,亦无所遁形!”宋应星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狂喜与崇敬,“陛下,成了!臣……不,是皇家格致院营造司上下三百余名匠人,历时五月,耗煤千吨,历经上百次试烧调配,终不负陛下圣望,已将您口中那‘神力土’的量产之法尽数掌握!”

这番话,他并非第一次。

月前,第一块合格的“神力土”凝结块被呈送御前时,他便已如此激动。

这番话他并非第一次。

月前,第一块合格的“神力土”凝结块被呈送御前时,他便已如此激动。

但那一次终究只是案上偶得的一块奇石,是知其然,却未必能使其然。

而今日的量产,却全然不同。

它意味着化腐朽为神奇已不再是不可捉摸的天运,而是可以被勘破被掌握被复制的法门。

这才是真正的跨越是从案上的一株独木之秀,到即将铺满大地的连天之林;是从一的偶然到万物的必然!

朱由检含笑颔首,示意他继续。

宋应星心翼翼地将黄绸包袱置于地上,而后,如揭开神祇的面纱般缓缓掀开了绸布。

没有珠光宝气,没有奇珍异彩。

展现在眼前的只是一块约莫一尺见方,色泽灰扑,表面粗糙,毫不起眼的“石头”。

若非宋应星如此郑重其事,这东西扔在路边,怕是连乞丐都懒得踢上一脚。

“臣等遵陛下所授之格物新法,欲得此物,需破两大难关。其一,便是这看似寻常的生石灰。”

他将一块雪白的生石灰呈上,语调变得凝重:“陛下明鉴,石灰石化为生石灰需千度烈火煅烧。寻常木柴之焰,力有不逮;即便用煤,亦因其烟旺火虚,难以功成。此乃困扰天下匠人百千年之瓶颈,亦是此前各类‘胶泥’终究难成大器之根由。”

话锋一转,宋应星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无比崇敬的光彩,他朝崇祯深深一躬:

“然陛下天授其智!不仅为臣等指明京西煤山藏有能发烈焰的‘精煤’,更授以‘密窑干馏’之法炼制焦炭!臣等以焦炭为薪,辅以陛下亲绘图纸所建之新式立窑,鼓风催火,方能稳定催生出那融铁化石的千度烈焰,将这顽石化为高品质的生石灰!陛下,仅仅是攻克此关,便足以令我大明窑业冠绝古今!”

他平复了一下心绪,才继续介绍另一项突破,眼中光芒更盛:

“寻常黏土性惰而力微。然臣等遵陛下之法,将精选之高岭黏土置于另一窑中,以中火控温,焙烧至其色变而质不熔。经此炮制,黏土之性已脱胎换骨,臣等称之为‘煅烧黏土’,其活性远非寻常土石可比!”

“最后,”他的声音终于抬高,充满了功成的无上喜悦,但其中又带着一丝对艰辛探索的回味,“陛下虽已点明三物合一之理,然其配比之妙却藏于毫厘之间,非穷尽人力不可得。臣等不敢有负圣恩,遂立百座炉,历时三月,昼夜不息。以钱、两、分为度,穷尽变化,制样数百,一一注记其凝时之快慢,成石之坚脆。终在于第三百八十一号样本,得此不增一分则软、不减一毫则脆的配比!”

他高高举起一同带来的瓦罐,仿佛举起了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结晶:

“将此来之不易的生石灰、煅烧黏土,与少量石膏为引,三者依此千锤百炼之配比,共入水力大磨,反复研磨为极细之一体,方得此‘神力土’。其貌不扬,其性……却近乎神迹!”

宋应星仿佛一个终于验证了伟大猜想的学者,急切地向世间唯一的知音展示成果,语速不由加快:

“此粉遇水则化为泥浆,可随意塑形。只需静置一日,其坚便已逾寻常青岩!静置七日之后,钢钎凿之,火星四溅而难入分毫!更奇者,此物不畏水浸,反于水中愈浸愈坚,百川不摧,江河难撼!

陛下,此乃格物致知之道结出的硕果!有此‘神力土’,我大明之营造法式将彻底颠覆!长城可成钢铁之墙,河堤可化水中之山啊!”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平静如水,仿佛这一切的惊天动地都不过是在印证他早已写好的剧本。

他缓缓走到那块“石头”前,弯下腰,伸出修长的手指,用指关节在那粗糙的表面上轻轻敲了敲。

声音沉闷厚重,充满了密不透风的质感。

这声音,是新时代的脉搏。

“善。”

朱由检只了一个字,却比任何嘉奖都让宋应星感到振奋。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宋应星那张激动的脸,缓缓道:“天道流转,不舍昼夜。然人力亦可为其加鞭,令其改道。长庚先生,你与格致院的匠人们,便是为我大明改天换地之人。”

这句评价,重逾千钧!

宋应星眼眶一热,再次俯身拜倒:“臣等,万死不辞!”

“死则不必。”朱由检摆了摆手,“朕要你们活着,活着为大明创造出更多这样的奇迹。”

他转身走回御案,沉声道:“王承恩。”

“奴婢在!”

“传朕旨意,即刻宣英国公张维贤、户部尚书毕自严、内阁首辅温体仁,让他们立刻到乾清门外候驾。”

王承恩点头应承。

朱由检的声音再度响起:

“朕要带几位爱卿,亲眼去看看我大明真正的‘定国基石’!”

……

半个时辰后,乾清门外。

巍峨的宫门下,三位大明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已经肃立等候。

英国公张维贤,一身蟒袍,身形魁梧如山。

这位老将戎马一生,身上自带着一股铁血杀伐之气。他负手而立,眉头微皱,目光不时扫向远处,心中满是好奇与一丝军人特有的怀疑。

“定国基石?神力土?”他心中暗自思忖,“听宋应星那书呆子得天花乱坠,坚逾岩石?有多坚?能挡得住建奴的红夷大炮么?若只是修个房子盖个桥,与我京营戎政何干?陛下如此兴师动众,难道是要用这东西修筑九边关城?若是真如其所言,钢钎难入,倒……值得一看。”

站在他身侧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

这位大明的财神爷鬓角已染风霜,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仿佛写着“国库空虚”四个字。

他微眯着眼,神情中充满了忧虑。

“唉,又是陛下弄出的新花样。”他心里的算盘已经打得噼啪作响,“神力土……听着是神奇,可这煅烧石料、建立工坊、雇佣匠人,哪一样不是泼天般的开销?国库这两年靠着海贸新政和清查隐田,才稍稍喘过一口气,可经不起陛下这般折腾啊。定国基石?但愿,但愿不是又一个耗尽内帑钱粮,却派不上大用场的奇巧之物。”

与前两位不同,站在最前方的内阁首辅温体仁神情最为复杂。

这位曾经的传统文官代表,如今早已是皇帝最坚定的拥护者。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任何“奇技淫巧”都抱持着“非圣人之道”的警惕。

皇帝一次次用事实证明,他所谓的“奇技淫淫巧”,背后都藏着经天纬地的深意。

“神力土……”温体仁默念着这个名字,心中涌起的不再是排斥,而是混杂着敬畏与不安的深思。

“陛下之行事,常出人意表,却又终在情理之中。此‘神力土’能被陛下冠以‘定国基石’之名,其用绝非营造屋舍那般简单。只是……以石料、黏土煅烧而成之物,竟能扭转乾坤?

‘格物’之道,竟有如此伟力?这股力量,源于工匠之手,而非圣贤之言。此道若兴,天下士人将何以自处?士农工商之序,又将何以为继?”

他嗅到了一丝变革的气息,一股与他毕生所学的儒家经典截然不同的气息。

这气息让他感到陌生,甚至……有一丝隐隐的恐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