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57章 455:未雨绸缪

第457章 455:未雨绸缪(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间步入2002年的最后一周,京城的严寒丝毫无法冷却电影市场因《博物馆奇妙夜》而燃起的熊熊烈火。

媒体头条、街头巷尾、网络论坛,几乎所有的公共空间都充斥着与这部电影相关的讨论、赞誉与惊叹。

全球首周1.32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如同一座金光闪闪的丰碑,不仅确立了《博物馆奇妙夜》年度现象级爆款的地位,更将王盛和他掌舵的盛影传媒推上了华语影坛前所未有的权力顶峰。

相较于外界的喧嚣与狂热,位于京信大厦顶层的盛影传媒总部,却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冷静与秩序井然。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冬日的灰蒙天空与城市轮廓,窗内,王盛正主持着公司年末最重要的一次战略会议。

宽敞的会议室里,坐着盛影传媒以及关联公司光线传媒的核心管理层,陈玉、庞国威、郭亮、苏阳、陈良、李婷婷、蔡怡浓、赵劲松(通过越洋电话接入)等各部门及各业务板块负责人悉数在座。

气氛虽然因近期的辉煌战绩而带着振奋,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王盛气场影响下的专注与审慎。

王盛没有花费过多时间沉浸在《博物馆奇妙夜》成功的喜悦中。

在听取了常规的运营数据汇报和市场分析后,他直接将话题引向了未来,引向了看似一片光明,实则在他眼中潜藏着不确定性的2003年。

“《博物馆奇妙夜》的成绩,是全体同仁过去几年努力的集中爆发,证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王盛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激动,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但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市场在变,环境在变,我们不能被暂时的成功蒙蔽双眼,必须为下一阶段,甚至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准备。”

他首先抛出了关于明年电影制作计划的调整。

“基于对市场容量和观众口味提升的判断,”

王盛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负责人,“明年,盛影传媒在国产院线电影项目上,要执行‘减量提质,精品化’的战略。”

他身后的投影幕布上打出了初步的计划清单:“2003年度,盛影主控国产院线电影项目,暂定十部。”

这个数字让在场部分高管微微一愣。

以盛影如今如日中天的势头和强大的制作能力,一年推出十五到二十部电影也属正常,十部这个数量,显得过于保守和克制了。

王盛没有给他们太多质疑的时间,继续阐述理由:“数量的减少,不代表投入的降低,恰恰相反,我们要将资源更集中地投入到这十个项目中。

每一部,从剧本孵化阶段就要严格把关,必须是具备明确市场定位、过硬内容质量和潜在口碑效应的‘精品’。

我们要摆脱靠数量堆砌市场份额的初级阶段,转向以头部内容引领市场、定义品牌的深化阶段。”

他具体解释道:“这意味着,每个项目的开发周期可以更长,制作预算可以更充裕,宣发资源可以更倾斜。

我们要的不是十部及格线以上的产品,而是十部都能在各自类型领域形成影响力,能冲击奖项、拓展海外市场的代表作。

例如,徐客导演的《蜀山》正传项目可以纳入,但必须剧本完全成熟;《绣春刀》如果市场反馈持续良好,可以考虑启动系列化,但续集剧本必须超越前作;现实题材、喜剧类型也需要有能承接《当幸福来敲门》、《开心家族》口碑的力作。”

这套“精品化”的说辞,逻辑清晰,符合公司长期品牌建设利益,也迎合了部分创作人员对打磨精品的追求,虽然让人觉得步子迈得有点谨慎,但并非不能接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