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宋财经周刊 > 第309章 货币循环

第309章 货币循环(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根据徭役项目不同,价钱也不一样,少则一两贯,多则十几贯。

京城的徭役有多频繁呢,大概是平民每年两次近处的服役,每两年一次需要远行的徭役。

即一个人省吃俭用,近处服役自己干,用两年时间攒下十几贯钱,然后就一朝被掏空。

不想不知道,一细琢磨,王安石冷汗直流。

这大宋朝,岂不是把国都安在了一垛干柴烈火之上,官员们还一直往上面浇油。

怪不得首善之地,百姓还这么凄苦,他直到今天,也是方想的如此透彻。

李长安只说了货币,还没有说民力呢。

大宋对民力的消耗,简直直追隋唐。虽然没有运河或者长城这种超级工程,可就禁军、厢军一项,就够了。

一百多万青壮,不事生产,全都拉到边境搞战略防御。

大宋朝才两千多万户,成丁总共不过三千万丁,三十分之一不事生产,这是什么概念。

更可怕的是,大宋的边军不怎么搞生产,西北本来也土地贫瘠,大量的物资都要从中原转运,这还需要投入人力。

国都无险,以兵为险。

这个国策的成本就是每年要消耗巨量的货币,巨量的人力,把整个国家耗干了,维持统治者的安全感。

现在,他只提出要给底层涨薪,王安石就这么大反应。要是说迁都呢,朝廷还不得炸了。

好在距离伟大的艺术家登台还有段时间,事情可以一步一步解决。

重建经济循环,涨薪非涨不可。

不止涨薪,还要保障百姓的合法权益,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敢消费。

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朝廷如果不尽快答应,李长安宁可冬季开工,修新东京市,修从开封到洛阳的百里驰道。

不就是两万人么,紧一紧裤腰带,还是养得起的。

不过你们住在内城的权贵官僚就要好好想一想了,是不是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不是能忍受没人伺候。

王安石来之前已有计较,他的本命在官僚,而不在权贵。

涨薪,牺牲的更多是那些旧官僚,旧勋贵,跟追随支持他的南党还有变法派关系不大。

损人而利己,有何不可为?

“好,贤侄立志高远,为国为民,叔父自当鼎力相助。只是,此法当由谁立,由哪一部来管理?”

“由司马康代百万雇工上奏,请开大朝议表决,由三省六部签发,颁布施行。”

王安石听得牙疼,这么大的事儿,他执政的时候都难操办,何况现在连前五都排不进去。

行吧,先回去试试,说不定就同意了呢。

两人分别,王安石回到家继续开会,然后根据李长安的描述,写了一份关于“劳资法案”的成法背景。

第二天,早朝上奏,直接跟两府重臣还有太皇太后摊牌了。

大事儿开小会,小事儿开大会。

富弼宣布,封宫,密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