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挖坑(1 / 2)
“陈总,你等一下,我重新打给你。”
电话被吴光正挂掉,不到一分钟,一个陌生号码重新打过来。
原来的电话是852开头,后接8位,是个香港座机。
再打过来的电话,已经看不出香港的痕迹,是“00”开头,后接“087”的11位数字。
香港现在无论手机还是座机都是统一8位,这是个国际电话,应该还是个卫星电话。
吴光正对这种分赃事宜表示了郑重态度,陈学兵心里“要不要弄个卫星电话”的想法也一闪而过,随即立马否定。
棱镜门就是布什时代开始的,卫星信号几乎全被美国NSA监听,对他来实则更不安全,还不如让展讯给他的手机搞个加密外挂模块。
“陈总,你这次过来,除了大陆互联网企业的入驻,你上面还有没有给你什么别的任务?CEPA兹事体大,如果涉及这方面,我们不方便参与太多。”
吴光正刚才自谈到CEPA之后话就很少,重新打过来之后,话直接了许多。
陈学兵笑了起来:“吴总,CPEA是两岸共识,基础协议本质是互惠互利,也不是随便能更改的,我们将在会上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而且这也只是贸发局的事情,咱们好聊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不涉及其他,互联网经济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很大的市场,能更大规模地沟通两岸经济,能办成这件事,大陆领导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这个解释,让吴光正心态稍松。
他知道大陆的互联网发展很快,但互联网毕竟只是个通讯工具,玩的是通过广告提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而且香港不过是个弹丸之地,用户量不大,大陆互联网企业在这里的发展恐怕不会像对方的这么乐观。
这是香港大佬们的共识。
香港头部财阀创始人平均年龄,78岁了。
连李泽楷投资电子商务,也只能通过电讯盈科捆绑宽带来实现消费。
“那陈总来港的生意,还有没有其他合作方?”
吴光正脑子里巡回着数码港的股东名单,警惕地排除其他可能。
这件事情他要得利,是必须排外的,数码港签租约绝不能让其他股东知道,否则他拿不到低价。
陈学兵听到这话,笑意更放开了几分:“吴总放心,我的合作绝对有诚意,况且香港同时涉足地产和通信的就两家,能跟我合作的除了九龙仓,就只有李家了,实话,我在成都的土地竞拍,和李家闹得不太愉快,他们通过举报我拿走了我谈好的石羊街道南城都汇旁边200亩土地,和黄的霍总在拍卖会上被我骂了一顿,我.当时比较气愤,骂得比较难听,此次来港,不得还要遭李家一顿刁难,吴总还要多多帮衬。”
跟李嘉诚的矛盾终归不好瞒,他这段时间便好好研究了一下吴光正的生意,寻求利益共同点。
正好,数码港的大股东是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虽是个反叛的儿子,但终归是一家。
那么从数码港入手,吴光正便彻底站到了自己一方。
“哦?”吴光正果然有些喜闻乐见,“骂的什么?”
“呵呵,吴总是文化人,和你这些恶语,有些欠妥。”
这话抬了老吴,又踩了老李。
“哈哈哈,陈总也是雅人!上次引用张若虚的诗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更用「数智花开」四个字,将科技议题赋予了诗意,我记忆犹新啊!”
吴光正确是很喜诗词,随口道出陈学兵上次的话,笑了一阵,才道:“九仓电讯的事情,我帮你问一问,稍后会给你答复!”
陈学兵却直接道:“吴总,我已经调查过,这件事情在香港的最大阻力应该是环保署,光缆过河,要提交《河底沉积物毒性评估报告》,另外需要路政许可和海事许可,这方面我已经想好对策,最好和九仓电讯的深港MPLS专线并行,节约勘测时间,请吴总帮我问问原管道预留内径是否大于35%,看看能否直接追加光缆,这样咱们能在六个月内完成铺设。”
吴光正沉默了一阵,而后不深不浅地笑道:“陈总看来是准备充足。”
“当然。”陈学兵若有深意道:“吴主席主持的贸发局近年第一次在科技行业有所动作,总应该有一些实质性的合作结果,提出几个亿的光缆项目,并且迅速完成它,让大陆互联网企业加快入驻,才能突出贸发局的办事效率,对吧?咱们不能务虚不务实嘛,建设资金和大陆方面建设方我会很快筹备好,确保会后就能开始建设事宜。”
大陆这边,是信产部审批,运营商建设。
这件事是大领导点头的,信产部他自然有把握沟通,合规性方面会有绿灯,他几乎不用考虑。
运营商方面,现在移动已经通过合并铁通拿到了固网运营资质,找王总支持一下,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谁来运营,他可以跟老王谈谈再,老王要是不愿意出钱,他申请一个跨地区VPN牌照来出资和运营也可。
光纤建设,协商起码要一两个月,建设要8-10个月,实到地得一年了,可以提前做起来。
重要的是,先合作,创造合作共识。
对领导那边,也要有一些动作,表示决心。
需要花钱的事情,他一向是能晚则晚,能花市场上的钱就尽量别花自己的,但铸造阵营这种事得趁热打铁,晚了就过劲了,并且投入力度要逐渐加强。
吴光正也被陈学兵这句话戳中正心。
他接手贸发局以来,不是在孟买成立办事处,就是在中东搞贸易服务中心,搞了一些行业专项计划,也仅涉及珠宝业和影视娱乐,反倒在香港政府一直试图大力发展的科技行业几乎没有作为。
况且这个数码港,当初他是以“为科技正名”的方式加入的,贝沙湾豪宅和数码港商城搞起来以后,这个地方为他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一丝尴尬,被一些人骂为“收租佬”。
在香港,人言赤裸,名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借此改变形象,又拿到那两栋楼的利益,可谓名利双收。
另一方面,霍家掌门人刚在BJ离世不久,葬礼待遇所有人看在眼里,身披红旗,警车开道,堪称香港史上最高规格。
其在大陆受到的尊重,港界人士若有几分资格的,谁不心痒。
陈学兵精心为他布的这个局,他不是猜不到一些缘由,对方是想借此让大陆商界,抑或就是陈学兵自己,在香港打破一些限制,有一番作为。
想借他的名义解决一些质疑。
但这个“陷阱”,他也没什么理由不往下跳。
“陈总既然已经有所考虑,这件事我们贸发局尽量帮你办。”
九龙仓的事,俩人都扯上了贸发局,表示双方都可以为官面上的事不计一些商业代价。
共识已成。
陈学兵爽朗笑了两声:“希望在内地也能跟吴总合作!对了,我们总部已经搬到上海,接下来在上海地产界会有一些计划!欢迎吴总来坐坐,参与参与!另外,九龙仓在成都石羊街道那块地,如果吴总有意出手,我们可以高价接盘!”
“哦?搬到上海了?恭喜啊!这个月底我刚好要到上海,到时候我和许总一起拜访?”
成都地块的事吴光正并未接茬,因为此刻来看,成都最近的房市经历了元旦后增值税政策风波的横盘,重新有了些上涨的苗头,而且根据观察,增值税是分地分批地,这暂时应是一块具有价值的土地,它的出让本就应该是高价,陈学兵的话并不具有太多吸引力。
对方真心想要,谈是可以谈,但不必在电话里谈,可以当面谈,缓缓的谈。
陈学兵也不急,这会拿九龙仓那块123亩的土地,并不划算。
“好啊!欢迎!不过我最近要去一趟成都,跟和黄可能还有下一步竞争,恐怕不会太好看,吴总不会因为李家的关系有所顾虑吧?我是不想因私废公的。”
陈学兵谨慎地给吴光正打了个预告。
因私废公四个字,其实也用不到他身上,而是点了对方一句。
“呵呵,陈总笑了,既然是贸发局的公事,怎么会被私人关系影响,何况我们九龙仓也跟和黄有过商业竞争,这些事情,其实不伤筋骨,李生也是个有格局的人,大家都不会为此什么。”
“哦?那就好。”陈学兵隐隐觉得对方得有点道理,心里也在加大激怒李嘉诚的筹码,思忖一番道:“会议出席的名单,我尽快确定下来,会议时间定到.清明不太好,谷雨吧,如何?春江潮水,有谷雨为伴,也算应景,如何?”